专访EDIT:糅合建筑的线条美

撰文: 张凯祺
出版:更新:

早已惯了在连锁店试衫,犹如流水作业的过程,失去了与人接触的温度;流连时装网店,机械式下单,忘却了衣物原本的质感。当人类以为随着资讯爆炸年代,对世界了解愈深,其实,我们感应事物的力量愈见薄弱。本地品牌EDIT一直坚持办实体店,就是坚持客人与时装之间的“human touch”。

由文艺小店林立的荷里活道,迁移至黄竹坑,光鲜门面不再,EDIT现于旧式工业大厦驻足,昏暗的入口处大货车络绎不绝,升降机按钮也褪色得七七八八,到达十楼推开门,又是另一番景象,偌大而简约的多元空间。这是主理人的精心安排:“我就要给客人这份惊喜!”

六年,对一个时装品牌来说,谈不上“新鲜”、称不起“完熟”,大概踏入“守业”的阶段,EDIT撤出多年的荷里活道地铺,今年七月搬到黄竹坑工厦,外来人看以为是挨不起贵租,输少当赢而毅然离地?这些年来,主理人Jacqueline和Genevieve坚守经营之道-稳中求变,毎隔两年,就予自己一个变革的challenge,总结来说,2017年的成绩表是怎样?在变幻莫测的时装世界中,EDIT又如何持续地履行自己的一套?

由select shop转卖自家设计,再由时装店变成时装、建筑合一工作室,这些变,不是追赶潮流,而是一直在edit自己的品牌故事。
新季重点是ruffle线条,计算好布料的缝制斜度,摆脱绉褶穿起来很“娃娃”的印象,营造刚强美。

WHO – EDIT的缪思

逢打开press release,字里行间中,都看出公关落力地为品牌赋予某一风格,增加辨识度也好、方便记者意会也好,塑造形象是个每一个品牌的指定动作。话说回来,设计的原点可以来自空想、来自生活的启发,而一件衣服是什么风格,是由物件本体散发出来,不是由我们去定义吧?问到EDIT的风格,她俩并没有作“行货”式回应:“其实很难回答,我们着重几何线条和细节,从不会定义EDIT为‘minimal’,大概不复杂、不夸张、一致就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事物。除了是设计师,喜爱story-telling的主理人更兼职故事家,毎季的灵感都源自一个空想出来的女生,为她设定性格特征和情节,而这个主人翁虚构故事成为创作的元素,比如今季这位女生,游历到异国情调的热带地方,所以新系构思,用上了鲜艳颜色和流线剪裁。

成立EDIT前,Gene(左)和Jacqueline(右)分别是会计师和建筑师,Jacqueline今年更获DFA颁发香港青年设计才俊奖。

HOW – 六年无间断合作

办品牌非毕业于时装学府“blue blood”的专利,Jacqueline和Gene没有修读过时装,但二人对时装美学具无比热情,Jacqueline无间断进修,更曾往伦敦、日本公司工作,不断突破自己的维度,甚至比同行人看得更宽更远。近乎相同的审美眼光,彼此是对方的“creative director”,使EDIT发展方向一直没有偏越轨道。由设计构思、过程到完成,每一步都寻求对方的意见,一只手掌拍不响,找到跟得上节拍的另一只手,结合的力量会大好几倍吧。眼前两位女子,不讳直言自己都是火爆派,琐碎轶事小如迟到,都可是吵闹的导火线:“这些冲突戏码,对长远的伙伴关系是健康无害,只有把问题摊出来,才能真正解决和了解对方”。

WHY - 坚持实体店

时装店拥抱互联网是必然大势,尽管是全球逾二千间连锁店的Zara,近年积极由线下走到线上,誓要全天候一网打尽传统及网络客源,提供翌日宅配到家、上门退货服务,Inditex总裁Amancio Ortega把“有钱就是任性”表现得完美极致。遗憾的是,在香港赚多少也好,肥水还是流向地主田,内忧(租金贵)外患(连锁、网店竞争)双重夹击,简直把独立实体店逼进穷途末路。EDIT多年来从未想过撤出地面,原因很简单贴地,她们视“human touch”如瑰宝,没什么比得上皮肤确切碰到布料的体验。Jacqueline:“与客人互动的价値,远高于租金的成本,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营运实体店。”迁至工厦单位,吋呎大了,可能性也大了,与其说新址是间时装店,“hub”才是较贴切的形容,既是陈列室,又是工作室,更有一隅摆满了艺术、建筑、时装书籍,白墙上投影着影片。EDIT是否客人购物的destination也不要紧,自得其乐就好了。

外国很常见到多合一店铺,店主甚至前铺后居,在香港,空间是奢侈品。EDIT将店铺、办公室、工作室结合,整个品牌运作效率也提高了。
EDIT推出刺绣订制服务,客人可选择在羊绒颈巾、T恤或卫衣上绣上字母,成为独一无二的节日礼物。

WHAT - 下一个变革

把成就量化,EDIT比起不少设计师幸运得多,街铺屹立多年,能以最直接的方式宣传品牌,更冲出香港,全球约50个销售点,Selfridges、SSENSE都有引入服饰。上了轨道,她们饮水思源,下一步希望进行绿色企划,回馈社会。Jacqueline:“造衫时少不免产生样办布的浪费,把它丢掉都感到浪费,曾考虑过把这些布料upcycling,但成本太高。现在我们尝试联系相关圑体,理想地希望弃布能用得其所。”

消费者对“有毒时装”逐渐感到疲惫,各品牌马上失忆般将自身DNA抛诸脑后,有些明明标榜速食的,也搞green line博大雾装环保先锋,家家戸高呼“go green”为宣传口号,绿色时装渐渐沦为公关标语。开牌六年的EDIT,忽尔笔锋突转走向染绿之路,出发点又是什么呢?Gene说:“坦诚地说,我是个时装爱好者,购物时我不会刻意买eco-friendly衣服,现在时机对了,我们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些对环境有益的事。”同时主理Editecture的Jacqueline补充,室内设计的工作上较容易注入环保元素,亦得到客人支持,例如鼓励采用环保木材、玻璃樽造的砖、环保油漆,或推荐cafe使用可持续咖啡豆,咖啡残渣可转化成其他物料。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EDIT 黄竹坑道18号瑞琪工业大厦10A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