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百子柜】青少年改造玩具与众同乐 推动儿童玩乐权利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29条(A)指,教育儿童的目的应是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最充分地帮助儿童发展与成长呢?有机构认为小朋友需要在学业和玩乐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健康成长,但他们留意到区内的小朋友缺乏玩乐机会,所以发起社区游戏节,邀请青少年一起发挥创意改造玩具,提倡儿童玩乐权利,鼓励家长把玩乐的创意带回家中。摄影:吴炜豪

玩具测试员靖欣试玩过所有“玩具百子柜”的玩具。

受到2015年TSA(现称BCA)争议的社会氛围影响,加上区内遍布补习社,以及社区中心的课余托管服务中的观察,路德会赛马会雍盛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有感现时的小朋友缺乏玩乐机会。单位主任朱家贤(朱sir)指,“每一日都会接触小学生,观察到他们每天都有起码十份功课,而家长过于著重学业的情况也不健康。”他明白小朋友的学业成绩很重要,但平衡他们的玩乐时间,也是他们全面成长的需要。所以中心去年发起社区游戏节,推广平衡学业和玩乐的重要性。

路德会赛马会雍盛综合服务中心单位主任朱家贤

特制“玩具百子柜” 改造现成玩具

今年是第二届游戏节,跟去年一样,主打两部“流动百子柜玩具车”。它们是社工参考小贩车和百子柜的形式,找制作公司帮忙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功能上,希望可以存放多种玩具,随时让公众选取出来玩;将层板翻开作长台,让家长与子女作玩乐平台,社工或义工又可以一同参与进行讯息推广。而里面的玩具,就由青少年义工设计和改造,再交由“玩具测试员”试玩。

其中一位青少年义工浩然表示,放学后,他会到中心跟其他义工一起构思,虽然间中会“脑闭塞”,但跟大家一起合作是他最开心的时刻:“平时打机、用手机都是自己一个,但这些游戏可以有更多机会跟朋友交流,还可以认识新朋友。好玩的不只电子游戏,传统游戏也有其乐趣。”浩然就读中五,即将面对公开试,补课测验很多,自然感到辛苦和有压力,但他认为现时的小学生比中学生更辛苦,希望新玩法、新玩具可以帮他们舒舒压。

+6
浩然和靖欣挑战以筷子玩层层叠

青少年义工构思好新玩具之后,还未完成工作,他们还要交由“玩具测试员”试玩。究竟一件玩具如何才“过关”呢?其中一位玩具测试员靖欣就指,“玩的时候会觉得在学习,要益智也要有趣好玩”。他们会跟青少年义工反映玩具和游戏有什么地方要改善,务求让玩具达到最好玩的程度。

游戏有教育意义 也注重难度和好玩度

浩然最喜欢的游戏,是用筷子夹层层叠,因为“平时用手玩很容易,用筷子就增加难度,游戏过程中又可以学习如何正确拿筷子。”另外,他以木筷子代替竹签,以颜色胶纸做标记,改造成放大版的“挑竹签”,“挑起一支木筷子时,很容易牵动到其他木筷子”,增加难度,也训练小朋友的手力。而玩具测试员靖欣就最喜欢“夹糖机”,因为玩之余可以吃糖。另外她大赞以小锤子代替手拍打的“冚棉胎”吸引,加上用的是放大版的扑克牌,格外有趣。

改良版的“冚棉胎”更有趣好玩

玩具车的小游戏,可以给予家长灵感,让他们在家中可以运用新玩法跟小朋友享受玩乐时光。游戏节中还有一些大型的玩乐摊位,让小朋友可以玩一些平日在家中玩不到的游戏,例如豆袋版的“掷彩虹”、跟家长亲子同乐的“夹气球”等。

社工朱sir指,两部游戏车都成功吸引到家长,“家长看到小朋友玩乐时由心而发的快乐,都认同要多抽时间让小朋友玩乐一番,放松一下。”而面对玩乐和学业的矛盾冲突,小学生是首当其冲,他希望现场当义工的小学生在过程中有所感受后,可以更进一步把“玩是儿童的天性及权利、成长发展是需要包括玩乐”的讯息,在学校和家庭层面宣扬开去。

两部玩具车除了在一年一度的社区游戏节出动,差不多每3个月都会在屋苑和商场出动一次,推广小朋友玩乐权利的讯息。社区中心希望未来将活动推展至该区学校,从小朋友的压力来源渗透玩乐权利的讯息,鼓励学校做到学业和玩乐并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