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90后】上堂𥄫股市、炒孖展 3日赚1万 :劳力只是出卖时间
楼价贵得可怕,让年轻人有一种“有楼,冇楼,将来嘅生活都会好惨。”的想法,冇楼要瞓街,租屋一世帮人供楼;有楼,注定一世被困做楼奴,以致年轻人对美好生活失去想像,因为恐惧觉得脚踏实地行不通,求学时期经已做“股神”。Stephen(25岁)就是其一。大学时期开始炒股。第一次炒股,将兼职得来的5万积蓄All in,又炒孖展,曾经三日赚一万,又曾一下子炒㶶蚀到渣都无,还欠债。但他依然说:“冇股票,我连最后的希望也没有。”
刻板兼职认清方向:我不想成为齿轮
没有人一开始就看清现实,这都是由社会环境渐渐塑造出来的。Stephen的成长过程里,没有逼迫他读书考高分的爸妈,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或志愿。Stephen一向成绩一般,到了中三领略分数的重要,学习变得“有目的”:“开始知道咩叫会考,知道分数的重要,唔好睇啲同考试无关嘅嘢,都会觉得自己有啲功利。”当时学生单纯地以为读书是带来希望。
中五暑假,他为了赚钱去旅行,第一份工作是便利店的店舖主管。刻板工作枯燥乏味,他盟生“我不想成为齿轮。”的想法。大学一年级,Stephen在连锁玩具店兼职,每天站在门口说“欢迎光临”。同事很满意这份“Hea住做”的工,他倒觉得自己单纯出卖时间换取金钱,做了两个月就辞职。
后来他凭著自己变魔术和扭气球的才能,得到一些演出的机会,1、2小时就能赚取800元,亦能得到满足感。自己的收入比同辈可观:“人哋可能返两日先揾到,当时个心觉得揾钱好容易。”直至接触股票,他才知道“钱揾钱”的方法比有份高薪职业更加有效率。
大学全民皆股 上堂个个睇股票图
2015年正值“港股大时代”,也是Stephen开始接触股票之时。当时港股日均成交超过2000亿元,仿佛只要买股票就能赚钱,进入了全民皆股的时代,Stephen身边的朋友、同学也不例外。“你见隔篱条友仔,可能平日傻更更,有一日同你讲,喂我买咗只股票,赚咗几千蚊、几万蚊,够我去个旅行㖞。”
当时,无论是哪科目的课堂,演讲厅暗地里变成香港交易所,同学电脑上莹幕上显示的不是课堂笔记,而是股价图。男生们都在女生面前以炒股赚钱来炫耀。课余时间,朋友的话题也离不开股票:“大家都喺度讲。其实大家都唔清楚金融、股票系啲咩嚟,但系就大家斗吹,我识㗎,我觉得佢会升!”
输钱皆因赢钱起
好胜心混以大学炒股的风气,令Stephen“落搭”,加入这个炒股票的行列。初步了解股票概念,Stephen却赌神上身,All-in所有积蓄,投放5万元落股票市场:“觉得嬴得到,输得起,还得到。”
新手Stephen半知半解,凭著感觉选股,三日之内竟然赚1万,原来揾钱不需花一滴汗:“𠮶时个心当然就雄咗,就去搞啲更加高风险嘅投资工具,例如窝轮牛熊证。”Stephen将赚来的钱继续投资,股价每分每秒跳动,Stephen上课也机不离手,牛眼般瞪著莹幕上的数字:“5分钟入面,睇住佢由赚变蚀,5分钟之后,又由蚀变赚。”
当积蓄在股价跳动的瞬间变成一个随意跳动的数字,钱不及一叠叠纸钞的重量。Stephen开始迷失在这场股票游戏之中:“系有啲当局者迷,睇住啲钱蚀咗唔系好觉,5万蚊跌落4万,等阵又升返上4万7,下一分钟又跌到落3万蚊。”赚、蚀、赚、蚀,Stephen没有感到焦虑,反而长期都处于亢奋状态,过了一个多月才发现已经蚀了3成。
当钱赚得容易,他以为会像雪球一样滚下去,谁知,一下子溶化漏去了。Stephen竟然向银行借孖展:“本唔够大,返唔到上去,所以就去借孖展。”孖展,简单来说就如向银行或证券行借钱买股票,增加自己投资的金额以赚取更大的回报。结果,两、三个月内股市下挫,Stephen投资的积蓄一下子蒸发之余,还欠下银行2、3万元的债项。
Final Year负债2、3万
这2、3个月,积蓄的升跌有如过山车,最终股市大挫,负债收场。Stephen还是要清醒过来,面对债项。Stephen不想麻烦家人,除了自己平时返工赚取生活费之余,更要赚还债的钱:“𠮶时会好焦虑,成日谂住条数。自己半工读,仲要负债。好多挫败感,觉得自己无得再衰。”
大学最后一年,他一边应付学业,一边到处寻找演出机会:“一放学就赶去返工,做到夜第二朝又返学。有时完咗场Show都会谂,人生系咪真系咁艰辛。”他最终用了约1年时间,才还清炒㶶股票的债项。
纵使经历蚀钱、负债,Stephen还是选择继续投资股票揾钱。毕业后工作一年多,Stephen将自己所有的积蓄押在股票上,原因不再是好胜心作祟。投资股票成为了Stephen的兴趣,也是助他创业、买楼的工具。下文再续。
【炒股90后】瞓身炒股 只为买楼、创业:冇股票,连最后希望都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