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打者真的爱也?│Sci Papa
记得小时候,一幕在小学发生的情节,还是这般的历历在目……【编按:作者为Sci Papa】
同学们在小息时,竟然要排了一条长长的人龙,为的不是小食部那些“美食”,而是因为犯了错,要排队“打手板”。老实说,笔者犯了什么错而要排这一条队,已经完全忘记,但同学们排队时一脸惶恐的表现,及被打手板后一脸痛苦的神情,还有那一把冰冷的“打手板”武器—间尺,却还活生生的被储存在脑海中。
以前的年代,体罚真的十分普遍,也许瘀伤经已褪色,伤疤经已复原,受过了的苦,却久久不能忘记。扫把、鸡毛扫、衣架,这“打仔三宝”,笔者年幼时都有“享受”过,然而结果一样,错了甚么倒是记不起来,伤痛却停留在回忆里。
笔者没有证据指出“打”不能改善过错,也许“打”是一个教仔的有效方法,把做错事与痛苦挂钩,够痛苦就不敢再犯错。错事也许改变了,可是小孩的小小心灵能受多少伤痛?而你,又是否接受得了子女长大后,回忆里有你那凶恶的模样?
研究指:体罚对小孩有长远的影响
虽然未能找到“打”不能改善小孩行为的研究(老实说,笔者亦偏向相信“打”,也许能短暂防止小孩的坏行为,但长远呢?),但很多研究就指出,“打”对小孩长远有心理上的坏影响。美国密歇根大学一个追踪了差不多8千人的研究发现,小时被打,长大后患有抑郁症、酗酒及滥药,甚至自杀的机会都会较大。
“打”,使小孩留下的阴影,将会潜藏心底直至长大,为了一时意气也好,为了短暂改善他的行为也好,你又觉得值得吗?
参考资料: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1/171102110016.htm
Sci Papa (专页:Scientific Papa)
喜欢科学,但更喜欢老婆跟女儿。觉得科研跟“凑女”都是要有极度的耐性,不怕失败,还要懂得自我反思后用不同方法再尝试!将育儿及科学融合,期望伴著女儿走一条快乐的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