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选.观察】票投自民党保现状 年轻选民短视非日本之福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日本众议院选举尘埃落定,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执政自民党大胜。分析大选结果,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年轻选民倾向支持长年执政的自民党,与其他国家年轻人展现的反建制面貌截然不同。日本年轻人未必右倾,但是面临就业、收入增长停滞等压力,人们渴求的是现况不要恶化,船不要翻。而相对于自毁长城的民进党、未富先骄的希望之党、以及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共产党,自民党是唯一似乎可以依靠的政党。

日本政府去年把投票年龄由20岁下调至18岁,选民总数增加约240万人,今次是上述改革后的首次大选。根据票站调查,18和19岁选民当中,39.9%支持自民党,票投希望之党及立宪民主党的分别只有10.7%及7%。在20至29岁选民组别中,支持自民党的亦超过40%。

日本和不少西方发达国家都面对年轻人投票率偏低的问题,不过在对建制的态度上,日本年轻选民显然保守得多,何以如此?《日本经济新闻》在大选当日访问了一名22岁的大学生,她的答案颇有代表性。她承认自己并不强烈支持自民党,只是觉得这个保守政党比其他政党优胜,“我选择了一个我认为在长远而言,可以改进社会的政党。”

首相安倍晋三所属的自民党在465个议席中夺281席,其盟友公明党则取得29席。两党联合共取得众议院超过三分二议席(310席),将确保继续联合执政。(路透社)

平情而论,安倍晋三执政五年期间,经济表现与之前多年的乱象形成强烈反差──当地8月份失业率跌至2.8%,创23年新低;在今年3月毕业后开始求职的大学生中,逾97%已找到工作,数字是有纪录以来最高。这正正是年轻选民支持自民党的原因。全球管理咨询公司“贝恩策略顾问”(东京)委托人西脇文彦认为,18和19岁选民的思维与他们自幼成长环境有关,“他们读小学时,经历过雷曼危机和‘311’地震,他们不相信经济可以增长得更快,希望(在事业上)建立稳固基础,而非冒险。”

身处巴黎的小池百合子承认个人在选举中的“排除论”让人不快,承认败选。与她共同创立希望之党的若狭胜亦无法当选。(Getty Images)

支持自民党的年轻选民未必是右翼份子,自民党或许就是看中他们希望保障自身就业的心理,同意在去年调低投票年龄,增加自民党在选举中的胜算。事实上,安倍晋三就是透过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这两支箭,令经济稍有起色,对上连续六季录得增长。不过,“安倍经济学”其实难言成功,对日本长远发展而言最关键的“第三支箭”迟迟未发射,安倍政府虽然克服了衰退,但也只让经济维持现状,并未着手解决造成日本经济长年颓势的积弊。选举期间爆发的神户制钢造假案再一次对此敲响警钟,而这类丑闻恐将陆续有来。

从“安倍经济学”无法完全落实可见,安倍政权的施政仍然存在明显不足之处。年轻选民支持自民党,短期内固然可保障毕业后的生计,长远而言却要面对一个无法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的自民党,最终可能自吃苦果,这不是短视,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