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Barber的蓝色日常:数码照与蓝晒法

撰文: Cyris
出版:更新:

纽约摄影师Tim Barber最近获agnès b.邀请来港,举行首个香港个人相展“Blues”。这辑照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全部均以iPhone拍摄,并以蓝晒法(cyanotype)冲印,透过传统技术为数码图像增添趣味,从另一视角展现看似平凡的日常。

Tim Barber特别为展览开幕而首度来港,跟他碰面时他才刚刚下机,所以尚未有机会四处游览,只在乘的士时拍了一张照片。(Michelle Wong摄)
今次展览共展出18幅蓝印作品。(Michelle Wong摄)
Tim Barber为国际杂志拍摄的时装大片。(www.tim-barber.com)

Tim Barber曾为国际杂志如《Vogue》意大利版、《Numero》日本版、《Marie Claire》法国版等,拍摄过许多时装人像照,作品时尚得来散发著一种独特的恬静和谐。今次在港展出的“Blues”系列照片,风格截然不同,抽象、冷峻而带点复古。接受《一物》访问时,他指“Blues”是其个人企划,而平日替杂志和品牌拍摄时装大片,则要跟不同人合作,“别人看来同样是摄影,但对我来说却是全然不同。”

像音符 也像指纹

以为他是先有“Blues”企划的概念,继而进行拍摄,但答案原来刚好相反,照片是他以往随手拍摄,然后才慢慢衍生出这系列。“最早一批照片摄于大约2014年,我平日用iPhone拍了大量照片,后来想找个方法列印出来,试过普通数码方式,可是我觉得不好看,于是作了许多不同实验,直至2015年找到蓝晒法。蓝晒法使照片变得简单,同时又加入新元素,我很喜欢那种相纸和颜色的质感。”蓝晒法是一种古老的显影术,因需要阳光照射而呈现蓝色影像而得名;由于成份包含氰,所以也被称为氰版。

Tim Barber的“Blues”系列作品。(www.tim-barber.com)

“Blues”系列的照片从逾千张旧照里挑选出来,他花了很多时间筛选和编辑,但挑选时并没有特殊原因和准则。“整辑照片就像一首歌,每张照片则是一个音符,放在一起才赋予了意义,不能独立来看,而要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至于那是一首怎样的歌?他笑说:“我猜是蓝调?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视乎是谁在看吧。”

整辑照片就像一首歌,每张照片则是一个音符,放在一起才赋予了意义。
Tim Barber

照片都由Tim Barber亲自以蓝晒法冲印,他指过程并不繁复,“但期间你要做一些决定,不断反复尝试,经历trial and error。”他认为每件物件与每张照片的处理方法,都使作品如指纹般独一无二,“摄影是一种语言,能交流意念,能表现出不同可能性,是抽象的、多元的、无止境的。”

当人人手执智能手机,随手一按便能摇身一变成为“摄影师”,Tim Barber为每张照片、每个时刻赋予更多意义。日复日,年复年,身边一切人、事、物都看似平凡没趣?答案在于the eye of the beholder,在于你有没有从中发掘趣味的心思和能力。

agnès b.与Tim Barber特别推出两款香港限量版T恤,只限香港agnès b. Galerie Boutique Rue de Marseille有售。(Michelle Wong摄)

展览详情

日期:2017年9月16日至2018年1月6日

地点:尖沙咀河内道18号K11商场119号店(agnès b. Galerie Boutique Rue de Marseille)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11时至晚上9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