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误杀案】5年后CIK疗程仍处临床研究 末期肝癌患者试疗程

撰文: 朱韵斐
出版:更新:

2012年10月发生“DR医学美容毒针事件”,死伤者生前在DR接受细胞因子诱导杀手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疗程。其后,46岁死者陈宛琳因抗药恶菌脓肿分支杆菌走遍全身,多个器官衰竭而死。CIK是甚么?事件5年过去,这类疗程其实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内地今年有不少相关研究。另有外国研究指,CIK与化疗共同使用时可有效治疗肝癌,但目前仍没有任何临床研究证实可用于美容或保健用途。

2012年10月发生“DR医学美容毒针事件”,死伤者生前在DR接受细胞因子诱导杀手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疗程。(有线新闻截图)

翻查文献,国际间医学界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手细胞疗程(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已有近20年历史,主要研究用于癌症治疗的可能性。CIK是免疫系统的一种T细胞,香港大学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解释,CIK治疗属于其中一种癌症免疫治疗,由于癌细胞会分泌出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物质,制造类似“掩眼法”聪明逃过身体免疫系统。

不同的CIK治疗分别利用口服、注射药物刺激免疫系统的杀手细胞生长,甚或提取病人血液中的杀手细胞,再将高浓度的杀手细胞注回人体,目的是令病人本身的免疫细胞,重启攻击癌细胞的机制,即自行清除癌细胞。

孔繁毅从未听闻国际间有研究将CIK用于美容或保健,有关说法没有很好的临床研究支持,不应该用于这些用途。(吴钟坤摄)

有外国研究指,同时使用化疗和CIK治疗能有效治疗第4期扩散性肝癌,部分病人身上更出现显著效果,副作用亦很小。目前所有仍处于第二、第三期的临床研究阶段,未见有地区将CIK纳为癌症正规治疗。据孔繁毅了解,香港目前亦没有CIK的临床研究,相信与疗程的感染风险高有关。

有研究指CIK有助控制肝癌和大肠癌

翻查学术文献,有2014年的西班牙研究,在200名患肝癌的华人并曾切除肝脏的患者身上使用CIK治疗,他们肝癌复发时间中位数为13.6个月,较对照组的中位数7.8个月长。今年8月有北京医院发表最新报告指,接受CIK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期达3.5年,较对照组的2.8年高25%。

“DR美容事件”中的CIK疗法是从客人身上抽出血液,利用实验室的离心机从血液中提取白血球,将白血球置于营养液中刺激数量倍增,再注射入病人体内。(视觉中国图片)

无临床研究证CIK能用于美容或保健

白血球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有消灭病毒及病菌的功能,“DR美容事件”中的CIK疗法是从客人身上抽出血液,利用实验室的离心机从血液中提取白血球,将白血球置于营养液中刺激数量倍增,再注射入病人体内,DR称疗程可从而增强免疫力。孔繁毅从未听闻国际间有研究将CIK用于美容或保健,有关说法没有很好的临床研究支持,不应该用于这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