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电一脑】小商户如何参与回收大计?

撰文: 周嘉俊
出版:更新:

立法会于2016年3月通过“四电一脑”政策,冷气机、雪柜、洗衣机、电视机及电脑产品纳为受管制电器,往后处理受管制废弃电器时须领有牌照。与此同时,政府斥资五亿元于屯门环保园兴建俗称大WEEE(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厂的综合电子废物处理设施,处理本地四成废弃电器及电子产品。政策惹起回收业界抗议,更触发游行示威。究竟回收业界反对什么?政府未来应怎样做,以有效处理本地生产的电器废物?

“四电一脑”会先运到区域回收中心进行分类,然后再送入大WEEE厂。

环境局于2013年5月推出《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指未来将逐步扩大生产者责任制,以减废和促进回收业发展为目标。而废电器电子产品更是计划目标的重要部分,故此环境局早于2010年便向公众咨询,结果显示社会普遍支持就废电器电子产品引入生产者责任计划。

政府于2015年3月就计划的规管框架向立法会提交草案,立法会分别于2016年3月及上月通过《2016年促进循环再造及妥善处置(电气设备及电子设备)(修订)条例》及《产品环保责任(受管制电器)规例》,预计于今、明两年内分阶段实施。

根据环保署数据,2015年本港废电器及电子设备产生量达7.45万公吨,当中5.4万公吨电器废物会在未经拆解或经简单拆解的情况下直接出口,占总电子废物量72.5%;而其余1.6万公吨则弃置于堆填区、4,500公吨在本地循环再造或重用,分别占总电子废物量21.5%及6.04%。数字显示香港并没有妥善处理电器废物。

最终立法会于2016年3月通过俗称“四电一脑”的生产者责任制,当中“四电”指电视机、冷气机、雪柜、洗衣机,而“一脑”则是指电脑产品(包括电脑、列印机、扫描器及显示器);凡处理、贮藏、再加工或循环再造有关废电器产品时必须取得废物处理牌照。政策主要有两个目标:一、确保受管制电器废物得以妥善处理,减轻堆填区压力;二、出入口电子废物须取得许可证,借此规管进、出口电器废物。

“四电一脑”政策亦有分“上游措施”与“下游措施”两部分。前者包括:“四电一脑”制造商及进口商须向环保署登记为登记供应商,并为“四电一脑”缴付循环再造费,以及须为消费者提供除旧服务。法例生效后,电视机及雪柜的收费为每件165元;洗衣机及空调机每件125元;显示器收费为45元;电脑、列印机及扫描器收费为15元,费用由环保署登记供应商缴付。

但目前引起业界较大争议的,却大多属于政策“下游”部分。条例订明:一、任何人贮存、处理、再加工或循环再造“四电一脑”废物,均须取得废物处置牌照,并须符合环保署相关规定;二、“四电一脑”废物的进、出口均须取得许可证;三、受管制电器废物不可运往堆填区弃置。

本地小型回收商主要用人手拆解旧电器。

要了解引发争议的原因,就必先从现时家居电器废物的处理过程说起。

目前一般家居电器废物会由小型回收商处理,回收商接收电器之后,会先检查电器可否重用。假如未能重用,才会进行简单拆解以及进行分类,将有用的物料如铁、胶等出口至内地、东南亚或非洲等地。“现时香港废电器七成主要以回收重用为主,其余三成则进行拆解分类。”刘耀成解释。另外,香港亦有几个私营回收商(如亿达、利通、齐合天地等),主要处理来自工、商业以及外地入口的电器废物,经回收拆解后,原材料会运到外地或于本地重用。

刘耀成在上水宝运路经营回收场,占地5,000平方米,至今已超过65年历史,主要回收废纸及塑胶,但亦有回收旧电器,不过后者的营业额占回收场不足1%。“处理废电器及电子垃圾不符合成本效益。”刘耀成称。回收场每月接收数十台旧电器,经拆解之后每部平均赚10元至40元不等,一整个月的利润仅二三千元,加上拆解需时,电器回收可谓成本高、利润低。“如果只做电子废物根本是死路一条。”

刘耀成称,现时本地电器回收商主要以回收重用为主,占回收市场约七成,余下三成才会运到回收场进行拆解。他认为,实施四电一脑政策对回收重用回收商造成最大影响,“例如在深水埗地区,回收一部电脑或冷气赚50元,一日做四五部就200元左右,一个月收入达八九千元。不过现时政府规定销售商提供除旧服务,因此对他们打击较大。对我们经营回收场的影响相对较少。”

由于回收电器利润低,加上牌照制度门槛高,一旦政府实施牌照制度,预计一部分回收商将停止处理电器废物。“现在我们持观望态度,仍未决定是否继续下去。”刘耀成说。

根据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文件,政府已拨款5.49亿元于屯门环保园一幅3公顷土地兴建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俗称大WEEE厂),并每年预留2亿元补贴大WEEE厂营运。刘耀成认为政策对小型回收业不公平,“外国技术先进无可厚非,但现时香港政府出钱让它买厂房、机器,在这个情况下,大WEEE厂不会蚀本,完全没有营运风险。”然而,政府曾就废电器回收计划咨询业界意见,但当时没说为他们提供补贴,业界因而却步。“在邱腾华年代,政府就找我们商讨过,当时据业界得悉,资金由业界全付,估计要数十亿元,我们这些中小企没有资本。但转头畀钱大WEEE厂营运,当然感觉十分不公平。”

他认为政府应照顾回收业界需要,缔造一个“多赢”方案,例如可考虑利用环保业界现有资源,加快除旧服务,“虽然欧绿保承诺三天内移走旧电器,但香港住宅地方浅窄,放两三天比较困难。然而,我们回收业有专业车队,可将旧电器送到欧绿保公司回收,欧绿保支付运输成本,可让回收业界从中分一杯羹,真真正正实现三赢局面!”

虽然环保业界担心大WEEE厂或会在业界造成垄断,打击小型回收业。但现时大WEEE厂每年处理约三万吨废物,占总体电器废物量四成,尚有六成电器废物可以让本地回收业界分一杯羮。然而,由以上数字可以推断,本地回收业界对回收电子废物意欲下跌,假如政府不介入市场协助处理电器废物,预计将会有更多电器废物以不当方式处置,不但浪费资源,更会污染环境,最终受害的仍是香港市民。

一旦实施废物处置牌照之后,小商户回收电器的成本会上升,或会进一步降低业界处理电器废物的诱因,届时经本地回收商处理的电器废物量将比现时低。因此,未来依靠业界回收余下六成电器废物显然不可行,政府应考虑增加大WEEE厂的运作容量,确保所有电器废物得以妥善处理,与此同时鼓励小商户与大WEEE厂合作,例如让小商户提供回收或物流服务,以达致双赢的局面。长远而言,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源头减废,减少制造垃圾才是对环境的最大益处。

(节录)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8月1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3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