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思路|STEAM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扩充套件教育新方向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刘涵

在民主思路最新一期的“一国两制”指数报告中,教育制度再度成为全港市民关心的热门话题。与前几年的调查相比,市民对本港教育制度的信心有所增加,受访者对教育制度“有信心”的比例上升至45.6%,创下自2021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在新一年度(2024)《施政报告》中也继续加大对教育发展的规划,其中STEAM教育再次成为巩固发展的亮点。

在当今瞬息万变复杂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综合性、跨学科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 艺术和数学)教育纳入政策议程,以培养具有创新,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STEAM政策的推行不仅符合OECD提出的廿一世纪核心素养的要求,而且还因其对国家和地区竞争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实质经济和政治效益,所以多国都将STEAM教育举措上升成为战略性的国策。同时,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有意将香港打造为国际创新及科技中心,而创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2015年,特首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发展香港的STEM教育,继而香港教育局也正式发布了一份题为《推动STEM教育——发挥创意潜能》的政策文件,正式拉开了STEM或STEAM政策在香港的序幕。

香港STEAM 教育:课程模式与问题

香港的STEAM政策在课程架构上,主要牵涉中小学数学、科学、科技、常识科等的课程内容更新,例如:科技教育方面,在中一至中三的“资讯和通讯科技”知识范围中,安排了不少于30%的课时来教授程式编写(包括编码),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解难、创意等方面能力;鼓励学校提供专题研习、数学建模和问题为本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可以综合所学,创意性地解决问题等。在教师专业发展支援方面,教育局提出2015年起将会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咨询会来提升和帮助教师对STEM教育的认识,协助教师使用恰当策略加强学生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等。不难看出,几年来香港的支持性政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内和/或校外的 STEAM 教育的发展。

然而,若把政府“以结果为目标”的标准放在中小学STEAM教育的有效性评估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科技发展的结果导向是长远的新质生产力的提高,所以如何将持续的STEAM教育的过程转化为未来的科创人才培养的一环,以及科创基地的基础,仍需政府、学校、老师多方共同加强STEAM教育和不同行业的跨界合作。

校企合作:推动STEAM教育务实发展

首先,尽管香港的创业教育已经相对成熟,并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支持,但在透过将创业教育融入STEAM教育以提高其有效性方面,特别是在中学阶段,商业学科与STEAM教育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上,也反映在教育实践和学生的实际经验中。

为了弥补这一差距,有必要为来自私人和公共部门的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承诺。这意味着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和社群合作,开展实践计划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实战能力。政府可以牵头设立跨部门工作小组,促进教育、科技、经济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提供STEAM创业孵化支援计划,帮助学校进行相关计划和活动,帮助STEAM和创业教育的政策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同时,政府也应鼓励本地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项目,例如提供实习机会、赞助课程或举办创业竞赛,透过政策诱因吸引企业资源投入教育,促进校企合作。

教师跨学科培养:多元背景促进融合

其次,跨学科整合是一大挑战。香港教育界一直采用“专科专教”的传统模式,这与STEAM教育强调的跨学科学习形成明显落差,尤其是对文科背景的小学常识科教师来说,掌握STEAM所需的数理知识需要相当时间,更遑论要设计专题研习和带领学生进行创客活动。尽管教育局近年投放大量资源,包括为学校提供额外拨款、举办教师工作坊,以及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STEAM教师培训课程,但这些支援活动往往集中于介绍创新科技和教学理念,对于如何在课堂实践、评估学习成效等实务指导仍然不足。其实,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团队的专业背景,因应自身特色发展STEAM教育。对于文科见长的学校,可将STEAM教育的重点延伸至科技创新的人文层面,如探讨智慧城市发展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电子政务如何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创新科技对产业转型的推动作用等。

另一方面,也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企业家精神,引导学生探讨科技创新如何驱动产业变革、创业机遇如何在智慧城市中涌现、创新科技如何改变商业模式等议题。这种整合不仅能让文科教师在STEM教育中发挥所长,更能帮助学生创建科技创新与商业应用的桥梁,培养他们在瞬息万变的数码时代中敏锐的商业嗅觉。这种跨学科整合不仅能善用文科教师的专长,更能帮助学生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角度理解科技创新的价值,培养他们在科技时代所需的多元思维能力。

因此,要在香港成功推动STEAM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创建更具包容性和实用性的教育模式。一方面,透过加强校企合作、创建跨部门协作机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体验和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善用教师的不同专业背景,将STEAM教育的范畴扩充套件至科技创新的商业应用和社会影响层面。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方向,不仅能弥补现有STEAM教育中偏重技术而轻视商业应用的不足,更能帮助学生创建起科技、创新与创业之间的连结,培养他们应对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能力。若能做到这些,香港的STEAM教育将能更好地服务于培养新一代具备创新思维、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香港的创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刘涵博士是民主思路研究主任。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