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骗徒假身份证突破实名制 登记电话卡呃港人6100万 警拘11人

撰文: 黄伟民
出版:更新:

警方捣破一个来自马来西亚的跨国犯罪集团,歹徒伪造证件突破电话卡实名制,成功登记最少300张电话卡,然后利用它们进行电话骗案,以“假冒客服”手法对本港市民进行电话诈骗,涉及骗案400宗,骗款达6,100万。

犯罪集团在港设立行动据点,用“猫池”一次过发送大批讯息,警方经调查后拘捕11人,当中6人为马来西亚男子,检获大量“猫池”及超过8万张电话卡。6名马来西亚男子已被暂控一项“串谋诈骗”及“使用虚假文书”罪,案件将于下周一(26日)上午在东区裁判法院提堂,而另外5名外本地男女则已获准保释候查,须于9月下旬向警方报到。

警方图片显示,犯罪集团在港设立据点。(警方图片)
+1

修图制假身份证 成功突破实名制登记电话卡行骗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警司高迪称,警方接获情报指,不法之徒用虚假的身份证明文件,在网上登记预付费电话卡,经调查发现3名来自马来西亚籍的男子,于今年5月至8 月,透过电脑软件将自己的护照及经不法手段获得的香港身份证图像修改,例如修改自己的护照号码,将自己的相片贴到他人的香港身份证上,然后以此跨过本港电话卡的实名登记制,在网上登记多间本地电讯公司的预付电话卡,他们成功登记了最少300张电话卡。利用这些电话卡在本港致电,在来电显示上不会出现“+852”,从而减低市民的防备心。

透过追查这批电话卡的使用记录,警方发现曾被用作电话诈骗,假扮WeChat或抖音的客户服务员,声称巿民启用了收费服务,如要取消,则要将保证金转帐到指定的银行户口;骗徒声称会退还保证金,但最后当然是并无实践。

警方检获大量“猫池”及超过8万张电话卡。(黄伟民摄)

集团涉400宗电骗 金额达6100万元

警方分析情报后,相信有跨国犯罪集团派6名马来西亚男子来港设立诈骗工场,购买及登记大量电话卡,又在港设多个行动据点,亦涉嫌招揽本地人士协助营运其电讯网络平台。集团利用俗称“猫池”的电话数据机和其他电脑程式,将传统电话讯号传化为网络讯号,令境外犯罪者利用插入“猫池”的本地电话卡对巿民进行电话诈骗。

警方相信犯罪集团由今年4月至今,已干犯超过400宗同类型的电骗,涉及金额超过6,100万,而今次亦为首次发现海外犯罪集团在港设立据点,从而对本港巿民行骗。

今年8月, 警方锁定一批潜伏香港、来自马来西亚的犯罪集团成员,与及协助他们在港犯案的港人,前日(22日)展开拘捕行动拉11人, 捣破4个行动据点。

警方检获大量“猫池”及超过8万张电话卡。(黄伟民摄)

总督察李俊岷称,警方当日在新蒲岗及九龙湾搜查4个行动据点,以串谋诈骗、使用虚假文书及洗黑钱拘捕11人,包括6名马来西亚男子、3名本地女子及两名本地男子,年龄由20至67岁,检获87个“猫池”、15部电脑及超过 8万张预付费电话卡。

警方相信他们在4个行动据点设立电讯网络平台,为境外犯罪者提供介面,发出大量诈骗电话及短讯,假扮客户服务骗取市民金钱。

警方检获大量“猫池”及超过8万张电话卡。(黄伟民摄)

该些行动据点是一个几百呎的单位,内里摆放大量猫池,每个猫池大约有32至64个卡槽,换言之如果插满电话卡,可以有超过2,700张电话卡同时供应境外犯罪集团成员使用。而根据初步数码鉴证分析,它们以电脑程式由远端遥距操控。

除猫池机之外,警方亦搜出大量预付费电话卡,歹徒将全新的电话卡和已被使用的电话卡分开处理,为逃避警方追查,更会利用碎纸机碎去已使用的电话卡毁尸灭迹,并会不定时转换行动据点。

行动中亦检获一批电脑和手提电话。(黄伟民摄)

大马疑犯月赚1.6万元 24小时不停运作行动据点

犯罪集团在各行动据点安装互联网监控摄影机,让高层监察据点内的运作,与及成员的工作表现。由马来西亚来港的犯罪份子,都是以旅客身份来港,每月获取港币约1万至1.6万元的酬劳。他们利用假身份证明文件或旅游证件登记电话卡,同时又要管理猫池、日以继夜地为猫池更换电话卡,确保电讯网络平台24小时不停运作;工作地方同时是生活地方,只有少量休息时间,除落街买必需品外,基本上是足不出户。

与此同时,犯罪集团招揽本地人协助营运此电讯网络平台,今次拘捕的5名本地人,主要为犯罪集团提供大量的本地预付电话卡、身份证明文件作实名登记、运送物资、租用单位及提供银行户口作收款用途等等。

1000名市民曾收电话 警阻截17名市民免受骗

警方已主动联络超过1,000名曾经被这批电话卡致电的市民,成功阻截17名险堕假扮客服骗徒陷阱的市民,阻止他们向骗徒汇款。由于涉案电话卡数量非常庞大,警方调查工作仍在进行,希望可以防止更多市民受骗。警方亦正调查犯罪集团有没有涉及其他国家。

行动中亦检获一批电脑和手提电话。(黄伟民摄)

就电话骗案的详细,高级督察任婉彤称,骗徒首先以电话联络市民,声称对方订阅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例如网上保险、直播功能、或VIP会籍等,然后向受害人称若不取消就代表默认继续订阅,并需要支付以万计的服务费用。

当受害人表示没有申请过相关服务,并要求取消之际,骗徒就假扮协助受害人,将受害人转驳至另外一个伪冒官方或者某权威性机构的员工,例如金管局或银联中心等等,令市民信以为真。

为逃避警方追查,歹徒利用碎纸机碎去己使用的电话卡毁尸灭迹。(黄伟民摄)

而该个所谓官方机构的员工,会指示受害人上由骗徒制作的假网站,增加可信性。骗徒再指示受害人,连结到在线客服,与另一位由骗徒假扮的在线客服以文字沟通。在线客服要求受害人提供名下户口结余,声称因为担心扣错账或扣多,要求受害人将户口全部结余转账到一个诈骗集团的傀儡户口,保证会于完成取消服务后将全数退回。最后,受害人转账的款项当然是一去不返。而除了利用传统电话通讯犯案,近日亦有骗徒冒充客服向市民发送SMS短讯以类似手法向市民行骗。

由今年1月至6月,假冒客服的骗案共有1,605宗,而7月进一步飙升,单月录得1,111宗,累积今年头7个月共2,716宗,损失金额约5.8亿。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警司高迪(中)、总督察李俊岷及高级督察任婉彤向传媒简报案情。(黄伟民摄)

警方呼吁,骗徒手法层出不穷,今期流行假冒微信或者假冒Tik Tok客服,下一期可能会假扮其他公司的客服,所以如有人要求转钱,一定要非常小心应对;如有人分享网址浏览,亦一定要核实清楚; 如有人查问银行帐户的资料,特别是登入资料,一定要采取“零信任”的态度;千万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手机应用程式或者档案,因为很可能是骗徒控制巿民手机的木马程式。

如有任何怀疑,致电警方防骗易热线18222,下载“防骗视伏App”,以评估诈骗及网络安全风险。

警方同时提醒巿民,明知而售卖电话卡,或协助相关人士登记电话卡用作非法用途,有机会干犯香港法例第221章《刑事诉讼程序条例》第89条“协助或教唆犯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