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物】靳埭强·李永铨 两代大师谈品牌设计
若要回溯香港设计业的发展史,粗略估算大概只有短短60多年,却早已人才辈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创意。而品牌设计(Brand Design)中,尤以靳埭强与李永铨师徒二人在业界享誉盛名。《一物》趁香港设计总会(FHKDA)举办“20.....43香港设计事情”博览之际,访问了这两位品牌设计大师,漫谈属于香港的设计语言。
香港设计总会主办“20.....43香港设计事情”博览,挑选香港回归20年来43个中港合作的出色个案,当中包括品牌设计的例子。毫无疑问,靳埭强(靳叔)与李永铨(Tommy Li)师徒二人是这个界别的翘楚,笔下设计当然被收录在博览会中。
前者包揽教育奖项及信托基金一丹奖的品牌设计,以“一”字书法贯穿简约的线框,代表心圆的红点画龙点睛,将“一丹”二字巧妙结合,充分展示现代设计与中华文化的融汇贯通;后者为中国木制品品牌谭木匠进行品牌再造(rebranding)计划,简化原有的商标和包装,为其注入活力和现代感。即使师徒二人在风格上大相径庭,他们的设计理念、对香港设计发展的看法都同出一彻。两代品牌设计人,即使设计语言各异,原来还是殊途同归。
品牌并非设计师的个人表现
与靳叔谈品牌设计,他劈头第一句便命中红心:“做品牌并非为设计师个人而作,设计时必须要放下自己,展现品牌的精神、理念和文化才是正经。”他认为设计不比艺术,能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该以客户及其受众为依归。将近十年没有接下商业案子,靳叔于2016年“出山”为一丹奖做设计,实在非常难得:“是次合作其实非常有缘份,因为创办人的设奖理念与我的处世态度非常相近。回顾我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并非所有客户都与自己的意念不谋而合,所以一丹奖这个案实属罕见。”他深谙儒释道传统文化,喜好将中国水墨、书画文化融入自身设计之中,与一丹奖作育英才的理念不谋而合。尽管如此,他在工作之前定必做好功课,了解品牌背后希望传达的价值观:“品牌设计就是将客户的文化,以精炼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
Tommy与靳叔拥抱相同的概念,他补充道:“除了文化,设计师的责任是要替品牌去增强它在消费层心目中的认同感。”言谈之间,他透露自己是“大数据”的追随者,他认为数字能帮助品牌设计获得更好的成果。“设计师很多时候会感性行头,忽略了消费者的喜好和接受程度,反而事半功倍。”市场上不乏声称自己了解潮流和美学的工作室,不过像Tommy般标榜自己了解市场动向的却是寥寥可数。“我们公司的确较了解市场状况,这样才能对应客户需求,针对消费者心态而设计他们想要的。”因此,谭木匠的品牌再造工程把焦点放在年轻化和现代化,去除不必要的繁琐细节,不让年轻客群觉得品牌形象老套;定价较高的礼盒则利用高级木材和精致盒子设计,营造奢华工艺的感觉。“透过不同的产品形象,我们能为客户指向不同心态、不同年纪的消费群,从而扩阔市场基础。”
本土设计走向全球化
扩阔市场,不能不谈全球化趋势。靳叔早于1970年代末回归中国讲学、谈设计,1992年更率先在深圳设立分公司,是最早一批打进内地市场的香港设计师。Tommy亦在1990年代初前往日本发展自己的品牌设计事业,后来进攻意大利市场。大师二人都早著先机走向国际,因为他们深知,成功的设计师必须善用香港的文化优势,放眼世界市场,才会成功。
靳叔从中国文化本位出发,将多年来的设计经验累积成独特的中式美学,对环球设计界影响深远。引用他最喜欢的清末书画家石涛的《画语录》,他说任何设计或艺术都必须下了第一划,才能生出万法。对他而言,这第一划便是中国文化,“刚入行时我总是跟随西方最时尚的设计潮流,什么都要新,其实设计师要多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才会有所突破。中国的历史和美学本质著重包容并济,如汉代、唐朝等盛世,本就有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多元优势;加上香港中西汇聚的背景,本地设计师其实有先天优势发展外地市场。”
冲出香港并非容易事,加上周边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竞争对手,必须“冲得其法”。Tommy认为,近年香港的本土思潮将是设计界成功的契机。本土和全球化,听起来矛盾,其实相辅相成,“要将自己的文化带过海,不能够再用显性的文化图腾作为设计主调,难道今时今日还把1960年代的大笪地、狮子山摆出来吗?隐性的演绎和诠释才是smart design的主流,日本设计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香港设计师的困难与机遇
面对环球设计业的大势,加上本地设计市场的不稳定,新晋香港设计师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之时,亦应把握种种机遇。正所谓有危即有机,两位老行尊都认为新入行的设计师宜保持正面态度,努力做好本分。Tommy寄语年轻设计师放眼世界,思维不能只框在单一市场,“中国市场有它的潜力,但中国改革开放前,香港设计界一直做的东南亚市场,我们不能、也不必放弃。更有野心的设计师当然亦可以尝试剑指伦敦、纽约。香港人向来‘牙擦’,其实做得到的!”当然,作为经验丰富的前辈,他亦提醒各位新晋,发展新市场时必须做好功课:“设计师懂潮流、识衬色是等闲,最重要是了解目标市场的历史、文化、经济等背景,才能跟当地客户建立互信的基础。”
靳叔则认为,这崭新的时代其实能让新进设计师发挥更多创意:“新科技、新媒体的兴起更能让他们天马行空,配合市场的扩展,只要够主动就能把握机遇。新一代必须主动出击,不要等上一辈的设计师为你做前锋,要自己创造有利的环境!”的确,电子商贸和互联网的出现加速设计市场的全球化步伐,设计师能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作品,受众比1980、90年代时更阔更广,他们对设计的接受程度亦会更高。“设计师的责任正正要冲击客户的底线,为他们提供一些他们没有,而你觉得有用的东西。在我看来,香港从来都不乏贴近潮流、新颖又富有创意的设计师。”
有关“20.....43香港设计事情”博览
由香港设计总会(FHKDA)主办的动态博览,于今年7月至12月期间,分别在苏州、深圳、上海、杭州及武汉举行。是次活动以“创新”、“演绎”和“融合”作主要概念,精选43个来自时装、产品设计、品牌设计等不同领域的中港合作个案,呈现香港创意产业和工业界与内地不同省市同心协力的成果。
有关靳埭强
香港第一代设计师,1993年被权威设计杂志《IDEA》选为世界平面设计师百杰之一,1995年成为首个被纳入《世界平面设计师名人录》的华人设计师。其著名设计作品包括中国银行商标、港铁年报、机场快线形象、香港浸会大学校徽及一丹奖形象等。
有关李永铨(Tommy Li)
著名设计师,设计公司Tommy Li Design Workshop创始人,素有“品牌医生”美誉。2007年获颁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的纽约The One Show金铅笔大奖,2008年获选为世界杰出华人。其著名设计作品包括恒生银行商标、周生生、满记甜品、上海牌手表以及谭木匠的品牌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