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报:设计与印刷术的无间合作

撰文: 陈乐儿
出版:更新:

网上报纸、电子书、数码相片、电子门票……我们的生活愈趋数码化,一部电话或平板电脑就可以走天下。但生活的质感,是冷冰冰的屏幕可以给予我们的吗?印刷品的触感、味道是电子产品无法满足的感官享受。从海报设计的角度来看,设计图样只是设计的一部分,任凭构思如何超前,如果无法将它实现出来,它永远只能是一个“创意”,而不是一张海报。

摄影:Steph Yang、 Jimmy Kung;海报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日本海报设计素来被奉为圭臬,不单是因为日本设计极具文化特色和美学语言,还因为他们的印刷技术不断突破,制造一种视觉、嗅觉、触觉相互碰撞的美学感受,让海报成为一种艺术品。最近,Gallery 27与日本凸版资讯株式会社(Toppan Printing Co. Ltd)合作,在香港举办首次“Graphic Trial 2017 - Hong Kong Edition”,一次展出18位日本及香港设计师的作品,也见证了平面设计及印刷技术如何共生互利。

设计师浅叶克己(Katsumi Asaba)(左)、策展暨参展人陈幼坚(Alan Chan)(右)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对日本美学及印刷技术的看法。(摄影:Jimmy Kung)

日本的美学语言

日本人独有一套美学语言,这套语言源自他们的民族特性与教育方式,不是其他国家、族群所能随意搬字过纸的。陈幼坚先生以“可爱い (kawaii)”来形容日本设计:“这不是指可爱或甜美,而是一种生活语言,给予人舒服的感觉。”日本人是公认的含蓄、低调、谦虚、内敛,而且会先考虑别人才考虑自己,因此他们的设计都较为委婉,可以在海报设计中体会到日本人的匠心独运与温润而泽。

日本设计也是极具辩识度,他们的文化和语言虽然是从中国传入,但他们懂得将中国文化融会贯通,孕育成自己的文化,所以在设计时对于颜色的处理、整体布局以及排版都自成一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日本设计。说到语言方面,我们常说香港语言中、英夹杂,为平面设计增加了一定难度,但日本使用的文字却有四种之多——平假名、片假名、汉字、罗马字(外国人不懂读日文时使用),同为字体设计专家的浅叶克己先生笑言这是“非一般”的语言系统。他在设计时也经常遇到不同文字混杂的情况,而要将它们和谐地放在同一画面内,则必需透彻了解不同文字的特色。以“可爱”为例:平假名是“かわいい”,写法较柔和,较为有诗意,适用于设计中;片假名为“カワイイ”予人感觉强硬,多用于外来语;而汉字“可爱い”的构成四四方方,需要工整的感觉时使用。

The Intensity of Mars,浅叶克己,2014。 浅叶克己在其作品中就示范了如何同时在海报设计中使用汉字与英语。他与NASA合作,银墨印刷出火星的卫星照片。他希望透过照片上的一些印迹来表达人类一直在不断挑战自己。

日本人对美学的执著、研究、探讨、坚持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而在美学欣赏以外,日本商业社会的文化也很尊重艺术与设计,让他们的美学语言得以发挥。此次的海报展览,可以看出日本在商业海报以外,亦把海报视作一种艺术品,看得到的视觉语言、看不见的文化内蕴与匠人精神,虚实交汇使日本海报设计及印刷走在设计界的尖峰。而说起日本设计,我们总少不免拿它与香港设计作对比,感叹为何本土设计难及邻近岛国。这想法必然是妄自菲薄的,其实香港在各方面的设计从来都不乏人材,可是日本对艺术设计的尊重和给予的空间确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身穿三宅一生的浅叶克己,彩色外套凸显其调皮一面。来到香港,他说最喜欢这城市的色彩缤纷。(摄影:Jimmy Kung)
"Graphic Trial” is an expression in which I pursu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phic design and printing expression in depth in order to acquire new expressions.
Graphic Trial标语

平面设计与印刷技术

Graphic Trial举行至今已有十年历史,每年都挑战平面设计的新方法。但光靠平面设计师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还需要印刷人员的辅助。设计师负责提供创意——海报可以怎样做;印刷人员则将创意实现出来——海报应该怎样做。这个创意有可能实现得了,有可能实现不来,都是一个反复沟通、试验、改进的过程。平面设计看似虚无,实则有如科学发明,透过发问、实验来发掘美学、操作技术与生活的可能性。陈幼坚先生为本次展览精选了Graphic Trial过往十年的代表作,可以看出日本印刷技术的变化与精湛。陈幼坚先生作为首次参展的华人设计师(Graphic Trial 2016),其作品《五行》系列尤其凸显出设计与印刷间的火花。五幅作品以摄影进行创作,以中国元素糅合罗马数字,为陈幼坚先生一贯擅长的“东情西韵”表达手法。

〈金〉:这是摘自日本金漆招牌字的一个笔划,Alan将它竖起来代表“1”及金的元素。印刷中反而没有加上金墨,而是加上黄色来增强主体与背景的对比。
〈木〉:以竹代木来摆出“2”的造型,配合和纸来表达柔韧、细致轻柔的感觉。
〈水〉:道家思想中,水代表“灵”与“柔”,看似柔弱,却能克刚。他以水漏配合灯光来拍摄,以光影对比来突出“3”字,并为气泡部分印上光油,凸显水的灵动。
〈火〉:代表力量与坚持。
此为《五行》系列中最难表达的元素,如单在纸上印上火苗只会死气沉沉。Alan与Toppan印刷人员几经讨论及试验,最后决定合成数张火苗的照片,并以胶片来印刷,展出时将它悬挂起来,使胶片上的火投射到墙壁上,当有风吹过便有火花摇曳的动感。(摄影:Steph Yang)
〈土〉:土代表中和,是阴阳的平衡,注重稳定与节制。
照片拍自一片沙地,刚好形成一个“5”字,最特别的地方为它是场内唯一可以触摸的展品。Alan及Toppan特地在纸张上加上matière这种颗粒来印刷,以诠释出“土”的粗糙感。(摄影:Steph Yang)

一张海报,它的设计并不囿于1091X788mm的纸框内,设计师与印刷师傅还把设计延伸至视觉以外的感官,把“平面设计”变成一种三维的美学设计。这岂是电子产品能够给予我们的观赏体验?

Just feel it.
日本Toppan经营干部新井 诚(Makoto Arai)

随心体会,每人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是次展览虽然传递了许多关于日本美学语言,以及设计与印刷如何结合的资讯,但作为一个门外汉应该如何观赏海报设计及印刷?日本Toppan经营干部新井 诚(Makoto Arai)先生与我们分享:“Just feel it.”创意是来自个体的,是次展出了18位设计师的作品,犹如呈现了18种思想感受、对生活的认识。设计师或印刷师傅当然希望参观者能细嚼背后的巧思与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参观者如何在一次展览参观中得到与分享对生活的体会。这90张海报作品,就留待参加者慢慢欣赏了。

大师推荐陈幼坚先生及浅叶克己先生分别向我们推荐了永井一正及佐藤晃一的作品。

Homages to Life / Brilliance,永井一正,2015。
Sheep。永井一正为日本第一代平面设计师之一,虽然已届88岁,但仍保有一颗童心,有一种反璞归真的感觉,图像的边缘特别以发光状来处埋,予人无限延伸之感。
The Shining Girl,佐藤晃一,2013。
Ayatori: Girl Playing Cat's Cradle
Shabondama: Girl Soap Bubbles

日本海报设计印刷展本次“日本海报设计印刷展”为首次Graphic Trial的日本海外展览,由27画廊创办人及著名艺术家/品牌设计顾问陈幼坚先生策展。自2006年起,Graphic Trial每年借由展览来挑战印刷及平面设计技术,创造实验性海报印刷作品。以往展览每年只会邀请四名艺术家参与,而此次香港版展览,陈幼坚先生精选了过去十届展览中参与的18位设计师的作品,包括浅叶克己( Katsumi Asaba)、佐藤晃一(Koichi Sato)、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以及首位参展华人设计师陈幼坚先生。

设计师对谈陈幼坚与浅叶克己 (Katsumi ASABA)对谈,听听两位“抵得渴”的老行尊谈设计、谈印刷、更谈时代。

网上回放(1)网上回放(2)网上回放(3)

公众展览(免费入场)

日期  :2017年6月10日至6月18日开放时间:上午11点至晚上6点 (包括周末假日)入场  :网上登记场地  :Space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