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篮球】纯粹的学生篮球 “不管输或赢他们都在哭”

撰文: 张倩仪
出版:更新:

去年3月,我第一次亲身到小巨蛋观看HBL(台湾高中篮球联赛)决赛,为何学生篮球能成为盛事,也将所见所闻写成文字;当中包括很多外在因素和不同角色的支持而成就台湾的HBL和香港的学界精英赛。
又一年,学界精英赛的忙碌,让同事们透不过气,自觉要逼自己找回初心才能继续。初心,正是学生篮球的魅力。能成功少不免外在的种种条件,但归根究柢都不过学生和篮球两件事。

“这次到香港,竞技水平也许没有台湾高,但我想内容和氛围是可以被看见的。”从未到过香港,更从未看过精英赛的台湾篮球媒体《篮球研究院》的院长王承文直言。

也许就跟他所说的“Unsung Hero”的情况接近,数据没有主力般亮眼,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也许是单挡,可能是解围的驳脚,这是大家有目其睹的。香港的学界篮球,即便没有台湾HBL进场人次多,也不及HBL盛事化,但就是有不可取替的魅力。

奋战受伤,喷过止痛能上场的还是会上场,不曾听过一句“痛”。(杨宇翘摄)
台湾也一样,跟规模大与小没有关系,是学生球员本身的魅力。(张倩仪摄)
所有的兄弟情和姐妹情通通都在这里,不只是队友般简单。(杨宇翘摄)

“两地的学界篮球相同的是,大家都是靠篮球去一圆自己的梦想,梦想的定义也许不一样⋯⋯”

王承文的声音浑厚,在彩虹邨平台的篮球场旁,当背后全都是到来“打卡”留影的游客,我们却在这烈阳下大谈青春和梦想;他续道:“台湾球员可能想到日本、美国读书打球就好像我们有高国豪,也可能是UBA,但香港不一样。”台湾的篮球生态就像一个三角形,汰弱留强,但至少有SBL或WSBL,也有人会选CBA等的出路,相比之下香港篮球好像不能“当饭吃”。

他们拼命不为甚么,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让自己后悔。(郑子峰摄)

同样的,大家也是中学升上大学,只是在香港,篮球不是升学的最大的因素。但对台湾的球员来说,打好球才可以升读大学打更高水平的球。“我们有体育班,就是专门把球打好,上课的时间不用那么多。”王承文道出分别所在。在香港球打得再好,学业成绩还是要“合格”,就算是大学的运动员计划还是有公开试成绩的最低门槛;篮球,不是香港学生的必须品,他们打球不是为了生计和未来,愿意全心全意,只是单纯的因为喜欢。

SBL的社会球队,不管输或是赢他们都在笑;可是在高中篮球,不管输或赢他们都在哭。
泰山高中教练陈志忠
学生的篮球的有趣,不管是赢的输了我都哭给你看。(郑子峰摄)
这一刻对两队来说都是全世界,不去想以后,不是短视而是青春的本钱。(郑子峰摄)

这种喜欢很纯粹,纯粹得就如初生婴儿。“泰山高中的教练陈志忠说过SBL的社会球队,不管输或是赢他们都在笑;可是在高中篮球,不管输或赢他们都在哭。”王承文笑说,我连忙用力的点头,每一场的学界赛事有喜有悲,一年的血汗通通在每一场独特的40分钟中呈现,对学生球员来说,打一场少一场。

你不会记得你高中上过甚么课,但一定记得打过甚么比赛,因为我们的回忆都在那里。
《篮球研究院》院长王承文
40分钟,他们只知道自己赢了还是输了,其他甚么都不重要。(郑子峰摄)

“同学们都不过16、7岁,还有大好未来,但他们会觉得:‘不行这个比赛就是此刻的全世界。’那时候就是他的全部。”王承文说。“我不想学界留憾”不少球员开口闭口都说著遗憾,十来岁的青春和经历本来不那么伤春悲秋,也是因为学界,他们第一次知道害怕后悔的滋味。有人瞒着伤势也要上场,有人选择重读只为延续学界的日子,也有人跨区上学就为了打球,因为对于这些学生球员来说,篮球就是他们的青春。

所有回忆的是咸涩的汗水味,十年二十年后的回眸就像王承文所说的:“你不会记得你高中上过甚么课,但一定记得打过甚么比赛,因为我们的回忆都在那里。”

虽然我打球不强,也曾打过6年沙西区学界,如果问我有否后悔过,我会说后悔当年不好好练球,后悔来回跑20次只跑了17次,后悔不把握这回不去的学界比赛,还记得最后一场,我5犯了、输了也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