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2025|中文科阅读卷 资深老师称题目“正路” 合格易高分难

撰文: 吴绰诗
出版:更新:

中学文凭试核心科今日开考,“打头阵”是中文科,阅读卷一引用内地作家蒋方舟及台湾作家柯裕棻的作品;写作卷二则要求考生以“藏在泥土中的宝物”、“为不完美添色彩”为题撰文。

有资深中文科老师分析,卷一白话文篇章以文艺笔法说明道理,阅读经验较少的考生,未必容易掌握,但大部份题目直接,形容“合格易、高分难”。至于卷二程度则较往年难,部份题目虽然有发挥空间,但考生须小心审题,扣紧题意的关连词写作,否则容易偏题而失分。

中学文凭试核心科今日开考,“打头阵”是中文科。(郑子峰摄)

文凭试中文阅读卷一分甲乙两部分。甲部考核指定的文言篇章,包括《论仁、论 孝、论君子》、《山居秋暝》和《六国论》等,考问重点主要与内容和写作手法相关。

卷一乙部课外篇章考核三篇,白话文有两篇,分别节录自内地作家蒋方舟的《我们都曾以为自己会是小说的主人公》,文章以不同论说手法,说明小说的作用和价值;另一篇为台湾作家柯裕棻所写的《比正路还长的巷子》,透过描写城市和乡村巷子不同的面貌和予人的感受,从而抒发对人生的领悟。

陈树渠纪念中学中文科老师曹顺祥指,今年卷一有两篇白话文,第一篇文体偏向随笔,而第二篇类似小说,相比去年只有小说,今年体裁较平衡。不过,他仍认为今年卷一“合格易、高分难”,因第一篇以文艺笔法说明道理,“如果考生唔多睇呢类文,会有啲难度”。至于第二篇白话文,他指与考生的生活经验有“认知距离”,部份人阅读时或未必习惯。

题型方面,曹顺祥形容“正路”,没有“阴湿”题目,他举例,其中一题问及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提问直接,易容理解。他续指,虽然考卷有两篇白话文,但无比较两篇文章的题目。

陈树渠纪念中学中文科老师曹顺祥指,卷一白话文篇章以文艺笔法说明道理,阅读经验较少的考生,未必容易掌握。(郑子峰摄)

文言文考《资治通鉴》、《滹南遗老集》

第三篇为文言文,有两则选段,分别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摘录,内文记述安史之乱时,张巡和许远守睢阳城一事;另一篇为金代学者和文学家王若虚《滹南遗老集》的摘录,谈及王若虚对张巡和许远两人的评价。

他指今年字词释义占重较多、有10分,反映出题著重考生的文言底子。至于选材,他认为历史故事较实在、易掌握,对选修中史学生有利,但就算没修中史,考卷亦已说明了“安史之乱”的背景。

他补充,若考生能掌握第二篇文章如何评价“忠而不仁”的核心观念,答题便有把握。他指,范文亦有讲述“仁义礼孝”,只是没触及“忠”,但若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相信作答难度不大。

不少学生提及今年指定篇章部份没有《出师表》,曹同意该泛文本是大热,因自2018年首年有范文,至今已7年没出,“照数都应该数到佢”。他又指,六国论虽非大热,但题目不“刁钻”,自己亦有叫学生温习,强调“12篇都应该熟读”。

2025文凭试中文科开考情况

+16

至于中文写作卷二,甲部考核实用写作,要求考生撰写不多于550字的演讲辞,以香城中学义工服务团学生代表身份,呼吁同学参与义工服务竹的“‘宠’爱有家”计划。

至于在乙部命题写作中,考生须在以下3题中选答一题,文章不少于650字。

1. 试以“藏在泥土中的宝物”为题,写作文章一篇。

2. 在白布鞋的污迹上绘画花朵,活化破旧建为时尚艺术馆,在紧凑的旅程上遇上暴风雨可享受片刻悠闲。世事无完美,能为事物或心境增添新的色彩,则事事皆美。试以“为不完美添色彩”为题,写作文章一篇。

3. 有容:“行事要量力而为,否则没有好结果。”修端:“要踏出舒适圈,才可以突破能力的界限。”试写作文章一篇,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看法。

(考评局网页)

“藏在泥土的宝物”一题较难 但发挥空间多

负责监考的曹顺祥表示,观察到较多考生选答第一题,其次是第二题。他认为第一题“藏在泥土的宝物”发挥空间多,且能以生活经验取材。

不过,他认为,这一题相比往年题目如“我最想寻回的一件玩具”及“校服的自述”为难,因为涉及三个关连词,“可以系提示,亦都可以系限制”,若考生未能串连三者或遗留了一个部分,则容易偏题而失分。他指,选物和立意都要好,并写出情感才能高分,举例以往高分文章多数是亲情,容易打动人。

第二题“为不完美添色彩”,他指若考生不小心将“不完美变完美”,就会偏题。他说,考生可选记叙抒情文体,亦可写论说文,认为前者较好写,后者则要从褒贬两方面论述。

而第三题议论文,曹称考生要“吃透”两个观念,它们虽然是近乎相反,但有非截然相反、非黑即白,因此考生要写到四个层次,以及举出有力例子。

至于实用文部分,曹指学生熟悉演讲辞,“早会演讲,我哋都唔知训练几多次”。他提及资料有一正两反,考生若只记得反驳反面资料,而忽略正面论证,就会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