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重建增绿化空间3.7万呎 咨询平台倡店舖只出租保留特色店

撰文: 陶嘉心
出版:更新:

市建局早前启重两个九龙城重建项目,其中透过转移地积比,将市政大楼及部份地区设施重置于贾炳达道公园。市建局透露,透过地积比转移未来九龙城地面绿化空间占地面积将增加37,000平方呎,行人由启德行人隧道步行至相接连日后新建的地下广场“门户”,一出地面便可看到大片的绿化休憩空间。

曾任市区更新地区咨询平台主席、负责收集居民关于规划意见的黄泽恩坦言,现时提出的重建方案,与当年整合意见的报告和应,并促请市建局将来能兼任“小街饮食文化区”商舖的管理角色,店舖只租不卖,以租务优惠吸引切合主题的商户租用,保留地区原有的老店。

市区更新地区咨询平台用上三年时间,收集九龙城区不同持份者对于地区更新的意见。 (市建局提供)

据市建局最新刊出的“专题故事”,访问了“市区更新地区咨询平台”主席黄泽恩,他当时负责与地区的居民、区议员、专业界别、地区组织及业主组织等不同持份者会面,以收集多方意见,制定地区规划方案。

黄泽恩指,市建局以“规划主导”的模式重建九龙城,可针对该区困扰多年的楼宇和地区设施双老化问题,提出应对方案。他赞同市建局提出的重置市政大厦方案,对居民及商贩影响减至最低。

市建局以“规划主导”的模式推展九龙城区的市区更新工作。(市建局提供)

此外,由于市建局会在沙浦道毗邻太子道东行人路的土地,兴建一个分层地下广场,可连接启德地下购物街,成为九龙城区的“门户广场”,并透过地积比转移,令未来“龙城”地面绿化空间占地面积增加3.7万平方呎,较现时大增五成。

市建局曾提出,将现时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扩阔成不少于18米阔的行人专区,形成“小街饮食文化区黄泽恩认为。惟黄泽恩提醒,无论规划设计得如何完美,未能吸引区内特色老舖在完成重建后回迁,便难以营造主题街道。

他认为若市建局将来能兼任“小街饮食文化区”商舖的管理角色,店舖只租不卖,便可以确保街道主题,以租务优惠吸引切合主题的商户租用,保留地区原有的老店,传承地区特色与文化。

黄泽恩翻看 DURF 报告,认为市建局于九龙城区的规划,能够回应地区人士对当区的更新愿景,部分执行规划建议甚至比当日的报告更佳。(市建局提供)
市建局重建方案将九龍城市政大厦等社区设施重置于新政府综合大楼,令公共服务做到无缝交接。(市建局提供)
“门户广场”位置透过“转移地积比”避免高建筑物阻挡视野,创造更广阔开扬的景观。(市建局提供)
土瓜湾“五街”对出位置,以一体化设计规划为地区带入活力,并连接启德。(市建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