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复工收入不够交租 申请失业援助金被拒:话我仲有返工

撰文: 莫家文
出版:更新:

政府防疫抗疫基金就第五波疫情拨款,为合资格人士提供一次过临时失业援助1万元,计划共收到约47万宗申请,其中10万宗不成功,其余7万宗仍在覆核中。有个案单亲妈妈既要照顾3岁半女儿,又要打工养家,第五波疫情期间染疫加上酒楼停业,试过全月零收入,她曾申请临时失业援助金,竟获回复指“申请当日仍在工作”而不获批准,刚巧在职家庭津贴及确诊津贴分别因未获批及不合资格,变相成“三无”人士,只好向亲友借钱应急。有机构调查发现87%受访者因第五波失业及开工不足,其中失业百分率高达七成,批评临时失业援助金部分条件过份苛刻,促请政府检视。

任职酒楼停业 复工后收入减半

30多岁的韩女士是一名单亲妈妈,与3岁半女儿相依为命,以每月4,000元租住油麻地一间面积大约80呎的套房㓥房单位,她既要养家又要照顾尚未上学的女儿,不能全天候上班,多年来在一家连锁饮食酒家任职酒楼散工,上班时托邻居代为照顾其女儿,月入大约七至八千多元,仅够两母女糊口。第四波疫情时生计尚未受到太大影响,但第五波疫情来临,酒楼因暂停晚巿而在2月中停业,直至3月底才宣告重开,导致她3月份零收入。

不幸的是她与女儿在2月先后染疫,当时医疗系统紧张,靠自行服药自愈,然而她康复后还有后遗症,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在酒楼重开后未能全心投入工作,开工不足致收入大减,即使酒楼复业后她亦只能返半日工,收入急跌近半至三、四千元收入。由于收入不足交租及应付生活开支,她3月随即申请一次过临时失业援助金,未几获官方以电邮回复指她申请当日已上班,因而不合资格,目前正在上诉中。她称曾成功申请在职家庭津贴,至去年11月要重新申请,目前她担心因开工时数不足而不获批,加上染疫津贴因无法入院又不符资格,变相成为疫下“三无”津贴人士,即无临时失业援助金、无在职家庭津贴、无染疫津贴,在苦无办法下向亲友借钱1万元交租及应急,之后只能见步行步。

另一边厢,黄女士与7岁女儿及丈夫以5,000元租住深水埗大南街一个套房单位,任职饮食业的丈夫因2至3月酒楼停业及染疫而要放无薪假,直至3月中才首度复工,但碍于酒楼当时尚未恢复晚巿,收入大减至7,000多元,储蓄又因长期无工开而耗光,于是申请临时失业援助金,未几获官方以电邮回复指,去年10至12月期间月入不符2,700元至30,000元的要求,令她大感不解,怀疑申报资料有误,目前正在上诉中。鉴于全家人“餐饮餐食餐餐清”,身边朋友各有难处未能借钱应急,最终丈夫只能向银行借贷3万元,再逐期还清债务。

社协就第五波疫情对基层影响进行问卷调查,今日(29日)发布调查结果,直指基层失业及开工不足情况远较预期严重。(莫家文摄)

批临时失业援助金申请条件严苛

这类申请临时失业援助金但又不获批的个案并非特例,社协副主任施丽珊表示,机构收到大量不获批准的求助个案,部分理由指去年10至12月期间不符月入2,700元至3万元的规定,亦有理由指申请者未能在5日内补交资料,亦有申请人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却因申请当日已复工,亦不获资格,批评失业援助金条件过份严苛,导致出现数万宗申请失败个案。

调查指近六成受访基层疫下被迫停工

社协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在第五波失业状况,本月下旬访问了375个住户,当中3至4人户占逾半,2人户占18.1%,1人户占11.5%,而受访者当中有近六成居住深水埗,17.6%居住油尖旺,其余住荃湾及观塘区等,当中66.2%受访者居住㓥房、板间房及床位等。

调查结果发现,有59.5%受访者指有住户成员因政府强制措施导致任职公司无法正常营业,结果无法正常上班,较对上一次第四波疫情的百份比,高出至少10个百分点。有87.8%受访者曾被要求放无薪假、开工不足或失业,有40%受访者指上述情况持续1至3个月,5.1%更持续3个月以上。疫情下基层面对失业及开工不足情况,56.5%受访者以积蓄维生,42.7%人只能借钱应对,有32.5%表示无钱交租,10.9%表示曾经挨饿。

社协:基层失业远较预期严重

施丽珊表示,部分基层目前贫病交迫,染疫后有长期后遗症如咳嗽,复工复学后又要自掏腰包出钱买入大量快速检测包,惟前四波疫情打击下早已用光积蓄,有从事饮食业的个案求助人借贷高达十多万元,其他行业如行业酒吧、按摩美容业亦深受第五波疫情困扰,促请政府正视问题。

她建议,政府首要放宽临时失业援助金限制,或透过抗疫基金直接向措施影响生计的员工提供津贴援助,而非透过雇主发放。此外,当局应加强弱势家庭的经济及实物援助,包括短期食物援助的资助期由每半年一次改为无间断,在职家庭津贴的工时要求亦应因应疫情下调至每周0至72小时,以及考虑再推N无人士津贴及保留交通津贴申请,延续补漏拾遗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