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婚妇高龄诞女靠积蓄度日拒领综援 忧石篱中转屋迫迁沦贫户
政府拟明年清空石篱中转房屋后拆卸重建,当中有79户不符上公屋资格,获安排搬往宝田中转房屋暂住,三个失婚妇,同一屋簷下,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哀愁,有人高龄诞女,却因感情患得患失,为尊严拒领综援,带着20个月大的女儿靠“揑储蓄”过活,亦有人婚姻失败后,患上长期失眠及思觉失调症,须长期服药覆诊,三人殊途同归之处,都是承载着一个上楼梦,却担忧重建变成“二度迫迁”,看不到前路,只能在单位倒数日子。
“个囡成日走来走去,但系屋企太窄,成日撞完台角撞床角,我真系担心佢会撞傻。”邓女士在石篱中转屋单位的家中,一边执拾物品,一边将20个月大的女儿用蚊帐围封在下格床内独自玩耍,确保她不会走出撞倒任何边角。
46岁的邓女士拥有一段不幸福的过去,9年前与丈夫离婚,由观塘翠屏邨单位独自搬出租住㓥房,翌年获安排入住石篱中转房屋,大约3年前又与另一名男友相恋,首次诞下爱情结晶,惟对方弃诺照顾两母女,原本有工作的她,高龄得女,想将女儿照顾妥当,只好当上全职家庭主妇,两年来依靠多年来储起的积蓄过活,坚拒申领综援,手头拮据,婴儿车、玩具三轮车都是邻居或好友送赠,家具亦尽量简洁,由于婴儿用品太多,部分要放置走廊范围,之前曾因此被保安上门警告扣分,但近月不断有人搬走,陆续有单位清空后,保安才不再过问。
房委会发信通知宝田中转屋搬迁事宜
今年3至4月期间,邓女突然收到重建分组办事处人员上门登记,她才知悉屋邨将会清拆重建,当时有工作人员对她说两母女赶在清拆之前,应该很快便可入住公屋,惟近月收到房委会信件,指她未有足够分数上楼,将获安排入住宝田中转房屋,令她感到晴天霹雳。邓女2013年已开始轮候公屋,至2019年因女儿出世,她再由一人申请者转为一般家庭申请者,需要重新轮候,根据最新轮候年期平均需时5.8年,换言之她若明年须搬至宝田中转房屋后不足4年,便会再安排上楼,变相又要二度搬迁。
她指即使政府有给予搬迁补贴,但相关开支根本无法估量,更麻烦是带着年龄尚幼的女儿搬入入偏远地区,以前邻居帮手看顾的友邻关系亦被切断,更为孤立无援。“宝田住几年又要上楼,我本身已经冇乜钱,每次搬屋都要重置家私,啲钱边度嚟?不如政府一次过帮我哋上楼。”
婚后出现情绪及精神问题 忧搬迁加重病情
面对同一难题的还有40多岁的康女士,她诞下第二名儿子后出现产后抑郁及思觉失调,2012年与丈夫离婚后迁出,翌年获安排入住石篱中转房屋,她多年来需要定期到医院精神科覆诊,亦要定期服药,幸好一直有工作在身可作精神寄托,两名儿子亦有间中到家中探访,直至近月收到重建分组办事处人员通知,须搬往宝田时大感吃惊。为她诊治的精神科医生已先后三度写信,指她罹患思觉失调,需要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但房委会及社署一直未有理会,甚至安排她越住越远,“见唔到两个仔,我担心情绪出问题。”
从事物流工作的阿珍亦是失婚户,本身亦有情绪病问题,需要定期覆诊及长期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她多年来已习惯石篱中转屋的生活模式,每日由石篱来回荔景上下班,回家便简单煮晚餐,之后“宅”在家中足不出户,形容搬迁至宝田中转房屋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担心既要重新适应新环境,耗费更多时间及路程上下班,一旦出现些微忧心,便连续好几日无法入睡,病况再因情绪起伏而变得严重。
关注组:搬宝田受影响人数远或低于预期
石篱中转屋居民关注组成员陈瀚宇表示,当知悉石篱中转屋的最新安排,已多次上门家访及联络获安排搬往宝田中转房屋的79个住户,结果只能联络上其中25户,当中18户为一人户,其余7户为二至四人户,其他户主一直联络不上。他们先后曾求助立法会议员及葵青区议员,要求直接面见石篱邨中转屋的重建分组办事处高层,前者直接拒绝要求,后者则因大批区议员辞职而无法继续,直至关注组再在房委会每月恒常会议中提出有关议题,终获辧事处人员回复本周二(3日)进行面对面对话。
本港首次采跨区中转房屋搬迁方案
他认为,受影响而搬往宝田中转房屋的户数,很大机会远低于79户,而今次又是本港首次采用跨区中转房屋搬迁方案,房委会应考虑住户诉求,至少提供除宝田以外的选择,包括把并非放在“特快公屋编配计划” 中的不受欢迎单位,供该批租户选择,又或暂时安置在同区旧单位内,直至获编配上楼为止。他期望双方能在稍后会面中坦诚交流,而非强推单一方案,将租户受影响程度减至最低。
房屋署:部分个案转介社署审批体恤安置申请
房屋署发言人回应根据去年10月底的石篱中转房屋住户资料,估计约有79户公屋申请在“提前配屋计划”下仍未到达详细资格审查阶段而将获安置入住宝田中转房屋,在该批租户中,部分个案可能具有获配公屋的特殊理由或理据,例如快将符合“提前配屋计划”资格、将会在短期内居港满七年而符合公屋编配资格等,房屋署会考虑审批该类特殊并具有充分理据可安置入住公屋的个案。
另外,如个别住户具有健康或社会因素的特殊理由,房屋署会转介予社会福利署寻求协助,社署为每宗个案进行评估,并为合资格人士向房屋署推荐“体恤安置”申请,以提早获配公屋。
至于未能联络上的住户,房屋署已于今年7月中再发信。截至上月底,79户当中仍有五户尚未取得联络,署方会继续尝试循不同渠道联系。
房屋署负责重建的职员曾于今年4月18日进行4场简介会,阐释迁置登记手续和各项安排。因应部分住户未能出席简介会,遂安排本月3日再与住户在办事处会面,聆听意见及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