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大西北市民跨区工作成额外负担 区议员促推动原区就业

撰文: 曾凤婷
出版:更新:

跨区工作是港人生活常态。现时新界西北有接近40万工作人口,当中一半以上的市民均需要到市区工作,变相他们来回工作场所的时间较长,对一众打工仔来说无疑是额外负担。元朗区议会今日(16日)召开本土旅游、经济及工商业委员会,有区议员认为要加强推动原区就业机会,减省市民交通往来时间。

跨区工作是港人生活常态。现时新界西北有接近40万工作人口,当中一半以上的市民均需要到市区工作。(资料图片)

元朗区议员黄伟贤表示,区内大多市民都要跨区工作,不仅用了大量时间坐车,更要花上昂贵的交通费用。他认为政府需要帮助市民留在同区工作,鼓励承办商发展该区同时,亦能留有一定比例聘请当区居民,要求政府协助市民区内就业。

元朗区议会今日(16日)召开本土旅游、经济及工商业委员会,有区议员认为需要加强推动原区就业机会,减省市民交通往来时间。(曾凤婷摄)

黎国泳认为,现时劳工处的线下平台发展不成熟,市民能取得招聘工作资讯的途径较少,他希望处方能善用更多公共平台,例如和其他部门协作,在公屋、民政署、社署范围内张贴更多就业资讯,令有需要的市民更容易触及。张秀贤则对疫情影响下,区内因失业领取综援的人数作出查询。

社署代表指,根据1月至5月的资料,每月平均不多于100人因失业领取综援。其中最高峰是116人,最低为64人,而区内现存的4个办事处中,以元朗西近乡郊的求助较多。

劳工处回复查询时指,处方透过辖下13所(包括元朗就业中心)、三所行业性招聘中心、“互动就业服务”网站及其流动应用程式等,为求职人士(包括在元朗区的求职人士)提供全面及免费的就业服务。处方亦与不同行业的雇主(包括在元朗区的雇主)联系,网罗适合不同学历、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士的空缺、在不同地区举办大型招聘会及在行业性招聘中心和就业中心(包括元朗就业中心),分别举办行业性及地区性招聘会,协助不同背景的求职人士就业。求职人士可通过“互动就业服务”网站、就业中心或参加招聘会等,拣选及申请切合其需要的职位空缺。

针对提交文件中对元朗工业邨查询,规划署回复指,元朗工业邨在《元朗分区计划大网草国编号S / YL / 24》(下称大网图)上刻为“其他指定用途”注明“工业邨”地带。上述地带的规划意向主要是提供/预留土地以发展工业部,供香港科技园公司根据该公司所定准则挑选的工业机构使用。

规划署称区内将有22万多个就业机会

根据署方以2016年为基础年期的全港人口及就业数据矩阵,预计新界西北的就业人数会由2021年的约295,100,增加至2026年的约312,350。长远而言,区内多个拟议大型发展项目,包括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约15万个就业机会),元朗南发展(约13,630个就业机会)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约6.4万个就案机会)等,将会为新界西北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以进一步改善区内的就案情况。

香港科技园公司回复查询指,截至2021年5月,元朗工业邨共有36家企业从事不同范畴的生产业务,包括医药生物医学以及物流等工作人口超过5,000人。现时元朗,大埔及将军澳三个工业邨的整体使用率逾九成。

微电子中心于两年后落成 供约420个就业机会

科技园公司正于元朗工业邨内发展微电子中心提供约36,180平方米的楼面面积,推动智能生产,以吸纳生产微电子产品及相关产业,例如先进物料的开发和试产。中心料于2023年落成,将有助应对业界对该类先进生产设备的需求并创造近420个就业机会,每年能产生逾6亿元的增加值。此外,科技园公司正就在元朗工案邨西南面约15公顷的土地上扩建工业邨进行工程及技术可行性研究,探讨有关土地的发展模式以配合高新科技工业进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