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山印度庙|区议员盼山丽苑预留通道出入庙宇 房署称不能接纳

撰文: 吕诺君
出版:更新:

粉岭皇后山上有一座建于1960年代、呈莲花形状设计的印度庙,记录着香港啹喀文化历史。这座于2010年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物的庙宇,现时却出现钢筋外露等情况,容易有倒塌风险。今日(8日)举行的北区区议会会议中,有区议员动议要求古物咨询委员会为皇后山印度庙重新评级,获得全数15票一致通过。会上又关注到,希望房署在山丽苑项目中为皇后山印度庙预留出入通道,惟房署方面指未能接纳。

该项动议由北区区议会主席罗庭德提出。据他表示,皇后山印度庙或者是全世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同类建筑,惟现时其外围有攀藤植物,目测部分树木沿庙顶生长,担心有倒塌风险。此外,罗亦指出于2021年下旬,该处附近将有山丽苑及皇后山邨入伙,将新增3万人口,预计会因邻近屋苑范围交通方便,吸引更多人前往探秘,担忧对庙宇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他续指,印度庙经妥善保育后可成为社区地标,而古咨会对其进行评级已是11年前,认为应就近年情况重新评级。

三级历史建筑皇后山军营印度庙,外型甚为残旧,更有树木依附建筑物生长。(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会上邀请了建筑历史学者黎隽维博士出席和发言,黎指出,以现代主义设计的印度庙在全球都比较少见,认为其军事、宗教和建筑文化价值相当重要,当中印度庙造型、结构似折纸状,相似的建筑例子在香港绝无仅有。他又指,旧建筑内有钢筋外露和植物生长的情况十分常见,而时值雨季,补救和维修虽只是“简单工夫”,但雨水令钢筋生锈、问题会更加严重,认为修复工作有逼切性。

乡事派区议员:希望英军走后有个旅游景点

乡事派的北区区议员侯福达亦在会上表示,皇后山莲花形的古庙当年是一个“总坛”,在殖民地时代让英军和啹喀兵拜祭,又形容当年如啹喀新年等都有很多活动,称自己“好多节目都参与过”,强调印度庙的保育价值很高,“希望经过英国殖民地、(英军)走咗之后,喺皇后山可以有个旅游景点!”

古物古迹办事处一级助理馆长袁赐弟在会上表示,2010年古咨会根据历史价值、建筑价值、组合价值、社会价值和地区价值、保持原貌程度和罕有程度,将印度庙评为三级历史建筑,惟他们对重新考虑建筑物的评级持开放态度,又指如有相关的历史研究和资料可交予该会参考。此外,袁又强调会与地政署有紧密沟通,如地政署有以保育准则的维修行动,该会的专家可给予意见。

+11

此外,罗庭德作出了另一项提案,要求房屋署在山丽苑居屋销售公契为皇后山印度庙预留出入通道。他指出,1975年的相片中见到皇后山印度庙是使用现时皇后山房屋项目的位置出入上落,但早年规划整个皇后山房屋项目时却未有照顾到此印度庙的出入通道;认为在规划和施工层面来说,房署有必要回应社区。惟房署代表今日在会上表示,批地文件及公契拟稿中,并无要求预留地段内任何土地作为邻近土地或建筑物的通道之用,而提案中欲预留出入通道,部分在山丽苑内,部分在屋苑范围外,指整个发展项目已接近完工阶段,“欲预留通道”亦不能直达公众街道或行人街道,必须经由屋苑内的紧急车辆通道/车辆通道或屋苑内其他地方接连,因此表示未能接纳上述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