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码头重建│居民反对选址近水务署长洲厂 区议员称会加强宣传

撰文: 曾凤婷
出版:更新:

长洲渡轮码头至今已有40年历史,是香港现时最短和最细的渡轮码头。长洲在假日游人众多时,迫爆码头场面更是司空见惯。由于码头老化和供不应求多时,土木工程拓展署近日提出重建长洲渡轮码头,并建议于近水务署长洲厂重建。然而,方案不获居民支持,反而偏向希望在原址重建。当区区议员则认为近水务署长洲厂重建的方案较为适合,但同时明白居民考量,故会致力宣传方案利弊,助他们对不同选址方案有更深入理解。

长洲居民偏向希望在原址重建渡轮码头。(资料图片)

据了解,大多长洲居民倾向原址重建方案,觉得较为方便,变动不用太大。反之,若于近水务署长洲厂作重建码头会衍生多种问题,如居民会担心发生人车争路情况。当区区议员梁国豪理解居民想法和担忧,但认为以上问题都能够解决,他指现时该地有很多单车在路段中停泊。若新码头建成后,该路段的单车会被清走,“清走后,其实路段比想像中宽阔,相信能容纳日后人流。”

长洲在假日游人众多时,经常出现人潮,迫爆码头场面更是司空见惯。(资料图片)

原址重建需建临时码头 造成浪费

此外,梁国豪亦提出若在近水务署长洲厂重建码头,新建码头会使船只进入码头角度及旧有船只停泊位置变更。他提到自己曾与船公司讨论相关问题,若新码头采用传统码头的设计,会使日后船长停泊时较困难及危险,但在设计方面能透过和相关部门沟通作出变更,故问题不大。而新的船只停泊位置则只是邻近旧址码头,他相信只要花上一段时间,船家便能适应。

在这些前提下,他认为在近水务署长洲厂重建是为最为适合的方案。因为位置与码头原址相近,改动不算大,在新码头建造时,亦能暂用现有码头。他相信对居民的影响为最少。他解释,若在原址重建,在建设新码头前 ,先需要建一个临时码头使用,但花上时间建设后,又要在新码头落成后将其拆卸,相对浪费。他认为现时居民反对水务署长洲厂重建方案,或源于宣传工作做得不好,令他们不了解为何选址该处,故他将会加强宣传,希望让居民了解不同方案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