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议会通过研究九龙城重建原区安置 批市建局将居民“贪心化”

撰文: 区礼城
出版:更新:

自市建局于2019年2月公布展开位于九龙城启德道/沙浦道的重建项目,不少居民都表示希望日后迁回区内继续安居,一班街坊⾃发组成九⿓城重建关注组,亦有街坊就土瓜湾靠背垄道及浙江街的公务员合作社唐楼重建计划,向市建局和各个政府部门提出“原址原大安置方案”,惟被市建局以成本问题所拒。今日(2日)九龙城区议会举行的会议中,区议员一致通过要求研究九⿓城重建原区安置⽅案动议,但市建局方面未有派员出席。

巿建局与关注组计算开支成本差异大

九⿓城重建关注组的街坊早年在专业⼈⼠协助下后,提出“九⿓城重建原区安置⽅案”,希望当局透过“换地”形式,让居民和各行各业可原区安置或复业,并保持“小泰国”的地区特色和社区网络;此外,市建局去年宣布重建土瓜湾靠背垄道及浙江街的公务员合作社唐楼,“靠美关注组”和“靠背垄道/浙江街重建项目关注组”的街坊亦提出了“原址原大”方案,要求原区安置一个与原址面积相若单位予住户,并提供过渡期租金津贴、迁回新居津贴、管理费津贴及补地价津贴等。

今日(2日)举行的九龙城区议会辖下房屋及发展规划委员会关注市区重建工作小组会议中,一班关注组的街坊指出,居民给予市建局的“原址原大”方案中清楚列明开支成本计算约为$15,000/平方呎(包括补地价及停车场),但市建局回复书计算出来的开支成本为$33,640/平方呎(不包括补地价及停车场)。关注市区重建工作小组主席、九龙城区议员马希鹏表示,市建局计算的开支成本中,增加了一笔以同区新楼市价单位计算的$22500/呎。马质疑,该笔开支理应为日后市建局可获的利润,为何反而将之计入成本,批评市建局利用语言伪术将居民塑造成贪心的形象。由于市建局未有派代表出席会议,未能回应事件。

会议期间播放短片,阐述一班九龙城居民希望能留在同区、住在相同面积单位的诉求,同时希望能保留区内“小泰国”、“小潮洲”特色。马希鹏其后动议要求研究九⿓城重建原区安置⽅案,由区议员黎广伟和郭天⽴和议,会上一致通过支持相关的动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