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常态|每10名长者1个变抑郁 照顾认知障碍患者最高危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大半年,长期留家成为大部分巿民生活写照,有港大研究发现,有九成三长者因疫情被逼减少活动,当中有一成出现抑郁症状,若要同时照顾认知障碍患者,患抑郁机会较其他照顾者高出一倍,有机构推出援助计划,培训长者成为“精神健康急救员”,学懂处理自己与身边人的情绪,减少冲突机会。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研究团队今年2至8月,以电话访问了8,382名60岁或以上长者,以调查长者在疫情下的行为和心理健康,结果发现疫情期间,93%长者减少社交活动,当中有1成受访者出现抑郁、焦虑征状,当中以60岁至79岁长者最为高危。调查又发现,长者同时要照顾认知障碍症照顾者,患抑郁症状较非照顾者高出一倍,女性出现抑郁和焦虑征状比例亦较男性高。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系主任林一星解释,长者亦会在患病、痛症、丧偶和家人相处问题时,触发情绪问题,而疫情期间,长者需要抢购粮食、厕纸和排队买口罩的情况,也使他们感到抑郁、焦虑,有机会引发情绪问题。
计划未来四年覆盖18区
有见及此,赛马会于2016年起拨款8,700万元开展支援长者精神健康的“赛马会乐龄同行计划”,由港大和多间社福机构合作改善长者晚年抑郁问题,在四个地区包括葵涌、观塘、深水埗和将军澳推行。计划培训了21位社福专员和242位义工,透过外展接触10万名长者,当中有4,300名长者有抑郁倾向,需要心理保健及介入。在社工介入后,98%长者情况获改善,其余2%则转介到公营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计划未来四年将覆盖18区,让每区长者均有支援,并会培训5,000名长者义工,参加者须在网上修毕15小时精神健康急救证书课程和实习,日后便能透过义工留意到身边有抑郁风险的长者,提供合适援助。
课程培训精神健康急救员
现年70岁的阿月,疫情初期经常觉得焦虑,不敢外出,又要四处搜购口罩,而她丈夫长期留家,脾气变得暴躁,经常指骂她,二人关系变差。“我之前不懂得和我丈夫沟通,他又脾气不好,经常因芝麻绿豆事骂我,我觉得他很差。”
直至今年她获社工推荐参与“精神健康急救员”培训计划后,学会怎样辨识和处理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更会在丈夫责骂自己时,先思考是不是自己也有问题存在,从中学会聆听和体谅丈夫,双方关系得以改善,个人情绪亦得以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