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出产“工务体”路牌被拆买少见少 关注组织倡保育
蓝底白字的路牌,在香港的道路上随处可见,但除了指示行车和地点方向,这些路牌也能见证香港历史。在葵芳葵福路一个用来指示回旋处方向的路牌,虽然已略显残旧生锈,但仍见到牌上粗线起角的字型特别有“霸气”,原来这些字型为“工务体”,是比70年代开始使用的“监狱体”更加早期的字型。不过,近日该处正式换上新款路牌,旧路牌被拆后不知何去何从。民间组织“道路研究社”表示,现时全港只剩约20块类似路牌,形容被拆的路牌极具历史价值,希望拆掉后能获得保育不会就此被弃。
线条锐利 上阔下窄 属“监狱体”前身
该个位于葵福路近葵涌道的路牌,在回旋处前指示了青衣及荃湾、货柜码头、葵芳站三个方向。从相片可见,路牌字型的线条锐利、上阔下窄,有别于一般路牌上线条粗幼相近的字型,惟日前(25日)有市民发现,该处被正式换上新的指示牌。一直有研究路牌的民间组织“道路研究社Road Research Society”社长邱益彰指,旧路牌上的字型属“工务体一号”,可被视为“监狱体”的前身字型。他指出,在1970年监狱署(即现时的惩教署)接手制造路牌,字型开始变得工整,所用的就是旧路牌常见的“监狱体”;但在此前,路牌一般由工务司署制造,“工务体”的设计模仿楷书上阔下窄,风格霸气且具时代感。
邱益彰表示,位于葵芳的“工务体”路牌于1982年出产,是为了配合葵涌新市镇、地铁荃湾线落成的产物,属于“工务体一号”的最后一批,指出现时香港的“监狱体”路牌尙有500多块,但“工务体”指示牌相信只剩下约20块。他形容,“工务体”是纪录香港视觉文化其中一部份,在路牌演变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认为透过路牌,市民可以从第二种角度重新发掘香港,因此早前已去信路政署询问路牌下落,“我哋希望拆咗之后,路牌可以作为保育物品收藏,或者捐赠畀历史保育组织保留同埋公开展示,用嚟保育及公众教育用途。”
葵青区区议员唐皓文则指,近日得知关于路牌的消息,认同该块路牌具有历史价值,值得储存及研究;表示会帮忙去信有关部门,希望能协助保育该块路牌。路政署发言人表示,当进行方向标志牌更换工程时,未能重用的原有部件一般不会予以保留,该署早前接获要求,因应葵福路与货柜码头路交界回旋处的设计改动,遂安排承建商更换位于回旋处附近的相关方向标志牌,包括在4月25日更换位于葵福路近葵芳停车场的方向标志牌,而原有的方向标志牌现由该署妥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