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因社会情况停止回收玻璃樽 民间组织:毁灭多年来的耕耘

撰文: 吕诺君
出版:更新:

近月的反修例示威活动中,不时见有示威者投掷用玻璃樽制作的汽油弹,而环保署在上月中(16日)开始,宣布因应“社会情况”暂停玻璃樽回收服务,并收回设置在各回收点的玻璃樽回收桶。有民间组织批评,停收玻璃樽的做法有如“驼鸟政策”,直指“唔系唔回收玻璃樽就会唔见晒”,而“一刀切”收走所有回收箱,亦是毁灭了玻璃樽回收工作多年来的耕耘。

根据环保署2017年公布的“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每日香港弃于堆填区的玻璃樽总共达到220公吨。以南区作主要服务对象的非牟利民间组织“南地球”,在2018年承接“玻璃再生璀璨”推动玻璃回收的志愿,由全为义工的团队在社区进行和推动玻璃回收,平日也有替不同学校、团体回收以及举办玻璃升级工作坊 。“南地球”秘书兼“玻璃再生璀璨”项目统筹黎梅贞指,他们间中会取得区议会资助,其余时候则要靠义工四出筹集运输费,将玻璃樽自行运到屯门龙鼓滩的环保砖厂。

“我哋明白环保署要同特首团队嘅想法配合,佢哋会有担心,但回收工作就咁停咗,其实系要谂Plan B。”黎梅贞表示,以她所知,现时餐厅、酒吧等都会将玻璃樽集合放在后巷,只不过负责收走的由回收工人变了一般清洁工人,而停收玻璃樽的行动是“一刀切”,即使一些没有示威活动的地区,或者需经过保安关卡才可进入的屋苑、学校等,回收箱都一概已被收走。黎形容,这个做法宛如“驼鸟政策”,指即使政府停收玻璃樽,玻璃樽仍会于市面存在。

黎梅贞形容,环保署的做法宛如“驼鸟政策”,指即使政府停收玻璃樽,玻璃樽仍会于市面存在。(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在香港致力推动玻璃樽回收多年,黎梅贞表示,平日她们会把回收箱的盖子锁上,外人就不易拿到废樽,又形容环保署今次的决定,是“毁灭”了一众同业多年来的耕耘,“好多年前由零开始搞玻璃樽回收,到现时开始变得主流化,署方话唔收就唔收,其实好不负责任。”她表示,遇过有餐厅主动询问自行送樽的运输费等等如何,但大多没有进一步行动,认为自环保署停收后,很多人都再找不到其他免费途径将樽回收,她亦坦言组织因负担不到,不敢再接收更多数量。而她在上周再次询问环保署时,对方仍只表示会留意相关情况,但现阶段仍未会恢复玻璃樽回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