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验区】洪福邨开邨四年 交通小孤岛 仅四条九巴线全日行驶

撰文: 柯咏敏
出版:更新:

在《洪水桥新发展区建议发展大纲图》中,公共屋邨洪福邨的附近有医院、体育中心、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讨论接近二十年,新发展区计划终于在今年开展第一阶段的平整道路工程,首批居民预计于2024年入住。
大纲图中的设施或留于纸上谈兵的阶段,但同区的洪福邨早于2015年入伙,约1.2万人搬进邨中,而交通、社福、街市等设施虽已配备,但洪福邨社区干事陈树晖坦言,“这通通都好似形同虚设,有设施但是未能对应到街坊的需要。”

洪福邨社区干事陈树晖于去年到邨内服务,他认为新屋邨的设计十分有心思,但交通、社福设施等仍要改进,这反映政府发展新公屋不应该“先安置、后规划”。(柯咏敏摄)

陈树晖去年起于邨内服务,不少街坊向他反映交通不便仍是较严重的问题。邨内设有公共运输交汇处及巴士站,每朝7时至8时的繁忙时间,上班上学的居民就会在街市后方的巴士站,等待港铁接驳巴士K75 或K75P 到天水围西铁站及天水围区内。

这天随陈树晖于巴士站观察,发现巴士站大排长龙,“曾经有日数过,大约有120多人在排队。”。他由去年9月起,开始纪录港铁接驳巴士到站的时间,发现7:00至7:30 之间的班次大约3至4分钟一班,但每到7:30 后就需要等约10分钟,“很多时等很久,一来就三部车,港铁的思维就是储起一班人,然后一次过清走,这样车厢就会很迫,等的时间亦长。”

港铁接驳巴士主要往天水围西铁站及区内,但繁忙时间的班次不稳定。(柯咏敏摄)

除了港铁接驳巴,居民日常多用轻铁往来元朗及屯门,但陈树晖说洪水桥站早于洪福邨尚未落成前,已面临饱和,现时区内突然增加1.2万人,轻铁早已超出负荷。按2017年《公共交通策略研究》,途经洪水桥的610 (屯门码头至元朗)、615(屯门码头至元朗)及751 (友爱至天逸)于2016年最繁忙路段的载客率分别高达85%、80%、96%。“巴士及小巴在这区的角色,理应是舒缓轻铁的负荷,但现时却没有解决到问题。”

九条九巴线  得四条行全日

港铁接驳巴及轻铁为当区主要交通外,居民亦会选搭九巴通勤。九巴于洪福邨的设有九条巴士线,但当中只有四条线全日行驶。

63X、268X 及68X均是前往旺角及佐敦,根据九巴于“2014年至2015年元朗区巴士路线发展计划”,68X原为来往元朗及佐敦,报告提到有50%乘客来往洪水桥、元朗和美孚、荔枝角、长沙湾,其余 50%的乘客则来往洪水桥 、元朗和旺角以南至佐敦一带地区,所以建议将巴士线分拆多一条268X线,目的是减省前往佐敦及旺角的时间。

图为九巴于洪福邨开出的巴士线,可见九条线路中,只得四条为全日线。 (资料来源:九巴网站)

陈树晖于邨内观察及访问街坊的意见,发现他们于繁忙时间甚少往九龙西上班。反之,居民较多前往观塘、蓝田及上水,但前往蓝田的258A巴士线,则于早上7:20 就开出尾班车,上水的261P 亦遇到同样问题。“运输署没有答复,估计现时洪福邨也未必是终站,九巴只是见步行步。”

洪福邨有三条巴士线前往九龙西,陈树晖观察到街坊主要往蓝田及上水上班,反之往九龙西的居民相对较少。(资料图片)

经过跟运输署的磋商,陈树晖称原本来往天水围及上水的276P,将于2019年第三季延伸至洪水桥。纵然洪水桥居民能享有往上水的全日线,但陈树晖认为,这或会增加天水围居民前往上水的时间,一切源于欠奉详尽规划。“现时洪福邨很多交通都是‘搭单’,沾邻近地区的资源,这并不理想,但从运输署及九巴的口中得知,洪福是不会有独立的线路。”

死灰复燃的小巴线 

区内对交通需求甚殷,惟对外的巴士线有限,反而行走区内的小巴线曾因载客量不足而终止营运。

619线小巴营运首半年 严重亏蚀结束

619小巴线于2016年营运,来往天水围及洪水桥,每10至15分钟一班。按同年11月年区议会集体运输服务工作小组文件指,619线营运首半年,每天平均乘客人数不足400人,营运商因严重亏蚀而结束营运。轻铁饱和、港铁接驳巴士班次不平均,小巴理应可以填补缺口,但陈树晖称到站时间跟接驳巴士并无分别,加上港铁月票包括转乘优惠,有乘客因此而倾向乘搭后者。“小巴线多只停到天水围西铁站,不能到达区内,跟接驳巴士的路线完全重复,想去天水围的居民就不会选搭小巴。”

按立法会文件,2015年轻铁载客量平均达82%,随著区内人口增加,陈树晖认为政府应增设其他通勤选择,舒缓轻铁饱和的情况。(资料图片)

小巴线最终于2017年3月停止营运,但今年2月,运输署计划增设两条小巴线,分别由洪福邨开往元朗东头邨及天水围,陈树晖认为若新路线按以往的营运方法,日后或会重蹈覆辙。以运输署建议天水围的路线为例,小巴会途经天耀路、天瑞路等,虽然线路延长至天水围医院,但路线跟港铁接驳巴士大同小异。此外,小巴线的班次建议约20分钟一班,这种种如同重蹈619线的失败经验。“署方事前又会否做调查?贸然开一条线恐怕又会亏蚀离场,到时深怕署方认为洪福邨根本不需要小巴,这就大问题。”

轻铁饱和、九巴线路有限,小巴经营困难,洪福邨的交通问题仿似难以找到出口;陈树晖分析,运输署的态度仍以轻铁为先,巴士、小巴为副,加上洪福邨属洪水桥新发展区,整体规划仍有调整的空间,难以落实全盘的交通规划。“为何屯门59区有整体巴士规划,但这里就没有呢?”

商场外判租金贵 难容小商户

洪福邨开邨四年,邨内的民生设施仍未臻完善。邨内有一个街市及街铺式商场,以连锁店为主。陈树晖认为,洪福商场属房署管理,但租金跟一般商场别无区别。以食肆为例,他说租金约20至30多万,而一般药房则约4至6万,“这里租金并非特别高,但问题是跟出面的租金相约,即使房署物业都不能够有街坊的生意。”

除了租金昂贵,小商户难以负担,陈树晖还提到洪福街市为房署外判管理,但因为租金及人流关系,街市的物价高昂,“街坊为买平𩠌又要去别的地区,这都会加重交通或其他街市的压力,所以整个规划都存在奇怪的问题。”

由于邨内人流有限,陈树晖认为这导致街市物价贵,选择少的其中一个原因。(资料图片)

社福设施形同虚设 未能对应街坊所需

现时,洪福邨邨内有青年空间、老人中心、幼稚园、弱智人士宿舍及康复大楼,陈树晖形容纵然服务涵盖三个年龄层的需要,但设施形同虚设。“青年空间的课堂贵,而老人中心只是提供电脑予老人家,没有确实的照顾服务。”

新界妇孺福利会社会服务部柏雨长者邻舍中心的服务报告指,中心有不同设施,包括健体角、自助健康管理站、电脑、免费报纸杂志、电视;并举办恒常活动(如卡啦OK、健康操),社区康乐活动(如旅行、聚餐等),亦有隐蔽长者支援、个案辅导及认知障碍服务等。

交通、街市扣分最多 洪福邨仅值50分

总括而言,陈树晖认为洪福邨的整体设施仅仅合格,“这50分是给屋邨设计上,看得出在新型屋邨,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但为何会扣分呢? 一是交通,这里至少也要扣十至二十分。因为无法满足这理居民的需要,同时令为洪水桥居民带来不便,第二就是社福,社署究竟有没有对应这里的人口分布的需要,去安排甚么团体呢?似乎这个又做不到。

第三是街市,这里大约都会扣十多分,问题是房署整体外判的模式,即使不售予领展,都会重复一些问题,就是价高者得,或被集团垄断,这些趋势会慢慢看见。整体而然,今日洪福邨被我们扣分的地方,很多程度上是房署制度上没有改革,无论是规划上等等问题,所以全港性的问题在洪福都会出现。”

洪福邨落成至今已有四年,但配套未臻完善;但新屋邨于各区陆续入伙,是否只是“翻版洪福邨”呢?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