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咸街战前唐楼“拆骨”在即 团体出招邀古迹办评级 恐难逃一拆

撰文: 李智智
出版:更新:

中环嘉咸街罕有三连栋战前唐楼被市建局“改建”在即,四面墙将拆走三面,只保留立面,彷如“自制”澳门大三巴,有关注团体抨击做法破坏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入纸”向古迹办申请评级,冀煞停局方改建计划。不过,古迹办回复时称,评级并不影响建筑物的业权、使用权和发展权,恐意味唐楼难逃被“拆骨”的命运。

政府早年进行“卑利街/嘉咸街发展项目”(H18),牵涉的建筑物当中,有四幢是战前旧楼,分别为嘉咸街26A至C号三幢连栋战前唐楼。记者于5月7日到场视察时发现,该三连栋战前唐楼后方已被搭棚和围起绿色帐幕,只留下门面未被围封。市建局同时回复称,目前按工程预计时间表,正准备“保育改建工程”,将保留现有唐楼面向嘉咸街的“立面”,而后方的建筑会被改建。

市建局强调,涉事唐楼一直并没被列为历史评级建筑物,保育方案已咨询地区持分者和古物古迹办事处,亦获政府各部门通过。

不过,中西区关注组召集人罗雅宁强调,市建局的保育做法“跟拆卸无分别”,失去原来独有天井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她透露,早于两、三年前该组织已向透过区议会提出“完整保留及保育整栋建筑”,但市建局一直含糊回应。最近,位于威灵顿街、有逾130年历史的唐楼永和号,就是经过研究和古迹办评级,终获局方和政府理解其文物价值,因而令市建局改变保育方法。关注组故决定3月底去信古迹办,要求为嘉咸街的三连栋唐楼评级,以“为唐楼的寿命争取时间”。

古迹办回复香港01查询表示,正对涉事建筑进行文物价值研究,并已将该建筑加入“须进行评级的新项目”名单内。古迹办会在完成文物价值研究后,将研究资料交予独立的历史建筑评审小组,按既定的六项评审准则,包括历史价值、建筑价值、组合价值、社会价值和地区价值、保持原貌程度及罕有程度,并提出拟议评级供古咨会考虑。若古咨会通过有关评级,古迹办会将进行一个月的公众咨询,再确认该项目的评级。 

不过,古迹办指出,历史建筑评级制度属行政性质,旨在提供客观基础,以厘定香港历史建筑的文物价值及保育需要。评级并不影响建筑物的业权、管理权、使用权和发展权。

唐楼文物群组 展示不同年代建筑风格

罗雅宁称,就算评级后有可能被拆“亦不会放弃”,又认为“事件反映政府想卸责”,相当担心涉事唐楼命运。她已向发展局发出“紧急信件”,要求保存整栋建筑,促请局方要求市建局停止拆卸工程,待古迹办完成评估,再咨询公众。她强调,位于中环嘉咸街26号的罕有三连栋战前唐楼,屹立于以市集为核心的社区近百年历史。并且与附近的过百年历史的永和号唐楼及阁麟街的背靠侧民房遗迹,构成一个文物群组,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及城市发展脉络,“政府有必要保存这些文物价值”。

中环逾130年历史的唐楼“永和号”同样属H18的发展范围,原本亦面临拆毁命运,但经永和号关注组撰写研究报告,并古迹办申请评级后,终于2017年被评为一建历史建筑,成功在市建局被拆毁前获全幢保留。不过,未必每个建筑都如此“幸运”。2007年,各方保育团体和大批市民极力争取保留皇后码头,而码头最后在被清拆前被古迹办评为一级历史建筑,照样逃不过拆卸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