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翻新公厕】元朗区公厕数量冠全港 本年度预计翻新40所公厕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2月公布的新年度财政预算案披露,将以6亿元翻新公厕,立法会特别财委会文件显示多名立法会议员对议题感到兴趣,更提出大量问题。食物环境卫生署表示,未来5个年度(由2019/20年度至2023/24年度)将翻新或优化约240所公厕,预计工程费用为6亿元。食环署会额外调派26名员工推行翻新计划,所涉及的每年预算开支约为1,980万元。根据食环署的回复指,该署现时管理全港共799所公厕,当中90所属港岛区、62所属九龙区、647所属新界和离岛区。若分开18区计算,元朗区公厕最多,有183所公厕;而最少公厕的地区为黄大仙区,仅有6所公厕。
元朗区公厕多达183所,惟根据政府统计处2017年的人口统计,元朗区的人口为62.5万,是全港上非住院人口数目第三高的地区,人均计算一所公厕约应付3,400人。人口最多的沙田区有近67.7万人,其次为有66.4万人的观塘区,但公厕数目则只分别只有30个及10个,一个公厕分别应付22,500人及66,400人。
有鉴于财政预算案中提到会拨款6亿元,用作翻新约240所公厕,立法会特别财委会文件中所见,多名立法会议员问及公厕翻新的问题。根据食环署回复,本港2018/19年度有25所公厕进行翻新、重置或新建,而2019/20年度,食环署预计会为40所公厕开展翻新或优化工程,预计开支约2000万元。
每所公厕翻新需时5至8个月
食环署指公厕翻新的时间视乎其工程范围及规模,一般需时约5至8个月。翻新公厕会采用新式设计和布置,并会美化外墙和加装新型的厕所设施,令公厕设施清洁卫生和安全。而其改善工程会涵盖外观设计、装置及设备、物料、通风系统、气味控制、照明,以及加装红外线感应式水龙头和冲厕设施等,会因应个别厕所的实际情况,调整翻新工程的范围。
花6000万元聘请彻底洁净工作小队
为改善公厕的清洁状况,并减轻厕所事务员的工作量,食环署在2019年3月开始为使用率高或在旅游景点的公厕调配额外资源,采购彻底洁净工作小队的服务。文件指出,每支彻底洁净工作小队由1名管工兼司机及4名洁净工人组成。食环署预计在续订有关的街道洁净服务合约时,把上述服务推展至所有公厕,每年预算开支约6,000万元。
郊区公厕数量较市区多对于元朗公厕数量较多,食环署回复指,政府早期在新界及离岛没有公共污水渠系统,但需要设置厕所的乡郊设置旱厕,亦即没有冲水系统的乡村式厕所,以应付居民需要。前区域市政局逐步将旱厕改为冲水式公厕,食环署2005年起则加快把大部分乡郊旱厕改建为冲水式公厕,因此现时位于新界及离岛地区的公厕数目会比市区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