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爆百次水管 八成半为换水管计划漏网之鱼 区议员斥水务署误判

撰文: 廖俊升
出版:更新:

早年水务署为改善水管健康,推出“更换及修复水管计划”(计划),计划于2015年大致完成;不过各区水管仍然频频爆裂,去年一共有112宗爆水管个案,共有95宗不属计划涵盖范围之内。议员质疑水务署评估失当,以致出现“漏网之鱼”,亦有工程师认为应该全面更换水喉,以防区区爆水管。

自2000年起,水务署展开“更换及修复水管计划”,分阶段更换及修复全港约3,000公里的老化水管,随着计划于2015 年大致完成,水管爆裂个案由2000年约2,500宗大幅减少至2018年约100宗。

一年112宗爆水管 葵青、湾仔爆得最多

根据水务署最新统计,2018年至今年1月,全港18区一共有112宗爆水管个案,而葵青区(23宗)、湾仔(14宗)、中西区(10宗)及油尖旺区(10宗)爆水管次数最多。

地区 水管爆裂个案宗数 水管爆裂月份 *(括号内数字为水管爆裂宗数)
中西区 10 2018年:1月(1)、2月(1)、4月(1)、5月(2)、6月(1)、8月(1)、11月(1)
2019年:1月(2)
东区 6 2018年:2月(1)、3月(1)、4月(1)、7月(2)、8月(1)
离岛 2 2018年:9月(2)
九龙城 9 2018年:1月(2)、5月(4)、7月(1)、9月(1)、11月(1)
观塘 7 2018年:1月(2)、6月(1)、7月(1)、9月(1)、11月(1)
2019年:1月(1)
葵青 23 2018年:1月(1)、2月(2)、3月(1)、5月(9)、6月(2)、7月(1)、8月(1)、10月(4)、12月(1)
2019年:1月(1)
北区 0 -
南区 6 2018年:3月(1)、4月(1)、6月(1)、7月(1)、8月(1)、10月(1)
西贡 4 2018年:5月(2)、7月(1)、10月(1)
深水埗 3 2018年:1月(1)、5月(1)、7月(1)
沙田 5 2018年:2月(1)、8月(1)、10月(1)、12月(1)
2019年:1月(1)
屯门 2 2018年:5月(2)
大埔 3 2018年:4月(1)、7月(1)、10月(1)
荃湾 3 2018年:1月(1)、6月(1)
2019年:1月(1)
湾仔 14 2018年:1月(4)、2月(1)、3月(2)、5月(1)、6月(1)、9月(1)、11月(3)、12月(1)
黄大仙 0 -
元朗 5 2018年:4月(1)、8月(1)、9月(1)、10月(1)、11月(1)
油尖旺 10 2018年:3月(1)、5月(2)、6月(1)、7月(1)、11月(3)、12月(2)
总计 112 2018年:106宗
2019年:6宗

 

昨日英皇道再爆水管,部分地方出现路陷。(资料图片/梁铭康摄)

近85%爆水管个案不属修复计划范围内

《香港01》早前曾报道东区多次爆水管,而爆裂的位置多属换水管计划范围以外,地区人士质疑有关当局评估水管健康的准则有误,令部分“不健康”的喉管被计划剔除,认为计划应当作全面检讨,促请有关当局尽快检查计划清单以外的水管,以防一爆再爆。

究竟去年有多少宗爆水管个案,并不属计划范围之内?《香港01》获水务署回复,指112宗爆水管个案中,95宗爆裂的水管,并不包括在计划内,而其中29宗个案的爆裂水管更舖设少于30年。

有3宗爆水管个案,是曾经包括在计划内“已更换/修复的水管”,怀疑是由于水管有难以察觉的潜藏瑕疵,以致爆裂;另外,14宗个案的水管原本已纳入计划,但于完成修复工程前爆裂,其中9宗个案已于2018年内完成工程,而余下5宗个案由于施工难度较大,预计于2019年第三季完成。

地区 水管总长度 更换及修复水管总长度
东区 约280公里 约130公里
葵青区 约380公里 约151公里
中西区 约410公里 约170公里
湾仔区 约280公里 约105公里

 

上月黄竹坑业勤街爆水管路陷惊现6米大洞,警方需封锁现场。(资料图片/赖南秋摄)

葵青区议员倡封路换喉:长痛不如短痛

葵青区属爆喉最多的地区,当区区议员林绍辉认为,原因在于葵青较多旧区,而这些地方依山而建;同时近年人口增加,车流量大增,马路地底的水喉随之受到影响。

如果要彻底换喉,将要封锁行车路,届时或引起居民不满,“警察唔想封路,运输署又唔想封。而封路会令好多交通改路线,居民又会唔想。”不过林绍辉认为仍然有必要全面更换水喉,“成日爆,要慢慢同居民解释有换喉必要,长痛不如短痛,封一阵路去做。”

东区区议员:计划误判水管健康 易生“漏网之鱼”

至于东区,区议员麦德正指,区内近两次爆水管都严重影响社区,令商舖水浸、大厦升降机被冲坏。西湾河太乐街9号位置早前二月爆水管,形成高达6米的喷泉水柱,水涌入民居、令冷气机报废。他认为,如果一早就彻底更换水管,就不会有出现这些问题。

“东区两个月有四宗,咁短时间、于一百米内的三个位置爆水管,每一次都非常严重,证明有嘢做漏,点解计划只系顾主要水管,而其他就等佢爆?”麦德正指,成安街与筲箕湾道交界、太乐街9号及西湾河街171号,三处位于直径距离约100米,加上3月5日圣十字径爆水管,竟在短期内连续爆水管及水管渗漏;数字上清楚显示,“更换及修复水管计划”有明显不足。他批评计划对于主要水管的定义不清晰,而换管范围亦有误判,造成漏网之鱼,严重困扰居民,“应该要彻底检查及更换水管,而非等佢爆先至换”。

水管爆裂个案由2000年约2,500宗,大减至2018年约100宗,但麦德正认为应计算爆水管造成的损失,以评估社会成本,“唔系用次数去计,为居民同商舖造成不便同损失,政府又唔赔,有㗎车泊喺水管隔离,被水浸到报废,但政府就当系天灾,对于人哋嘅损失并不负责,咁又点计?”

去年十二月,荃湾海兴路爆水管,行人路犹如“泉眼”。(资料图片/陈蕾蕾摄)

申诉专员公署指水务署巡查、跟进行动欠标准

香港申诉专员公署去年发表调查报告,亦曾经指出水务署在衡量水管遭破坏风险的准则欠清晰,包括没有订明准则审视工程承办商过往的记录,如是否屡犯不改、错误的严重程度等,以决定巡查有关工程的次数和跟进行动;没有订明准则判断工程有多大风险损害水管,如工程规模、地盘是否接近供水网络等;没有说明如何按水管的重要性,如水管直径、涉及的供水范围以厘定巡查的优次及次数;及没有就水管是否易遭破坏,如物料、所在位置及附近公用设施舖设是否密集等订下清晰准则。

水务署回复记者查询,指评估准则同时考虑多项因素,包括水管爆裂的机率,例如水管物料、使用年期或状况、水管过往的爆漏记录等,及爆裂后果的严重性,例如受影响的客户数目及对交通的影响等。

去年十一月,葵涌和宜合道爆咸水渠,泥水涌地面顿成泽国。(资料图片/陈蕾蕾摄)

工程师:全部水管都应该换

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黄泽恩表示,虽然水管愈老愈容易爆,但并不会以30年划线,因为少于30年的水管都可能爆裂。他解释,一般水管是否耐用,其性质物料会有很大影响,“钢管较耐用,其他可能冇咁好。”

黄泽恩指,换水管有一定指标,老化水管较为高危,所以会先更换较老的水管,但除了年龄还要看是什么物料。他续指,换水管也要视乎周边环境条件,始终换水管会影响附近交通,“除非爆咗就一定要换,如果唔系都要睇工程会唔会造成交通挤塞。”

“其实所有水管都要换,除咗得3至5年嘅水管,任何水管都有爆裂危机,但其实呢啲过几年都要换。”黄称,水务署早年监察并不够恒常,故令水管有很多问题,而近年监察已更频密,“有新科技去监察,以前测唔到嘅,𠵱家都测到。不过𠵱家都系咁爆,咁就要再揾新啲嘅科技去做。”

去年九月,何文田常盛街爆水管,行车路现三呎高“喷泉”。(资料图片/陈永武摄)

水务署:会持续评估水管风险

水务署回复记者时解释水管爆裂成因,指本港的供水管网规模庞大而复杂,水管总长度达8,000多公里;而香港山丘多,要维持高地处足够的水压,供水管网的水压较其他国家为高,加上大部分水管埋藏于地下,而地下公共管线密集,交通繁忙、道路工程频密等也会对水管带来震动和干扰,增加水管爆裂和渗漏的风险。此外,水管爆裂可由周边泥土移动、外来压力、运作环境对水管物料的影响及水管状况等情况综合导致,故水管使用年期并非令水管爆裂的唯一决定因素。

署方指会推行风险为本的“水管资产管理”,以有效维持供水管网的健康状况,同时平衡因进行水管改善工程对交通、社区、市民等造成的影响;并根据水管物料、故障记录、使用年期,倘若出现故障对用户及交通的影响等,持续评估水管的风险及其服务年限,改善高风险的水管。

署方续指,会把一些重复发生水管爆裂的地点列为“爆喉热点”,分析有关爆裂原因和拟定改善措施。倘若市民就政府水管爆裂个案提出索偿,署方会按既定程序跟进处理。此外,水务署指正逐步建立“智管网”,透过设立2,000个监测区域收集供水管网数据,改善失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