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湾海滨公园夜青扰民 桌球室、网吧成合作伙伴救边青

撰文: 李智智 林振华
出版:更新:

荃湾海滨公园在夜深人静的时分,经常有十多名青少年聚集流连,不少居民投诉他们发出噪音扰人清梦,又制造大量烟头垃圾,破坏儿童游乐场设施,曾就此报警求助。然而,事件背后并非单纯的滋扰问题,有长期服务这群夜青的外展青年机构认为,夜青流连皆因欠缺家庭温暖,部分亦因工作时间长以至“㓥房”居所没有喘息空间,治本之法应在责备以外,由社区网络协助青年重回正轨:“现时网吧和桌球室都是我们合作伙伴!”

《香港01》记者于周一(25日)晚上10时许,前往荃湾海滨公园了解,发现一个篮球场对开的儿童游乐场内,有30多名少年男女聚集喧哗及抽烟。记者目测大部分为初中生,约12岁至16岁不等。

“夜青问题已缠绕荃湾居民多年!”荃湾海滨居民促进会成员莫远君指,过去每晚10点至凌晨2点,荃湾海滨公园的儿童游乐场经常有一批夜青聚集,“他们喧哗,吸烟又饮酒,留下大量垃圾,甚至玻璃碎,部分设施更有被烧毁的痕迹,危及儿童和其他使用者安全。”他又指,附近街坊向他反映,假日凌晨2至3时半情况更甚,“最多见过20多人,不但吓怕街坊,亦令低层居民不胜其扰,多次报警求助,并向康文署反映问题,但情况未见改善”。

警方和回复《香港01》查询时称,由2017年1月至今,警方共接获2宗有关夜青聚集引致噪音的投诉,事发于荃湾海滨公园近怡康街2号,警员到场调查后,并无足够证据作出检控。

而康文署亦回复指,过去2年共接获2宗有关青少年于晚间在公园内聚集及造成滋扰的投诉。署方称,职员每日巡视荃湾海滨公园,近月不时发现有青少年于晚间在公园的儿童游乐场内流连喧哗和遗留垃圾,并即时劝谕。为免情况恶化,场地职员加强晚上巡视,甚或安排护卫员驻守在涉事儿童游乐场。另署方已通知警方留意夜青在公园内的行为,并要求相关部门安排社工接触相关青少年,提供适切的辅导和协助。

一直跟进荃湾区内夜青问题的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YMCA)助理主任干事林振华,负责深宵青少年外展服务。他表示,荃湾海滨公园邻近码头和商场,是不少夜青的聚脚点,曾接获居民投诉和要求支援,认为大部分夜青都只希望有空间可以放松,经多番向夜青解释扰民行为只会令他们空间被扼杀,他们都会收敛,又指“在谩骂和驱赶之外,我们应关心夜青的需要才能解决问题。”

林振华指,当中夜青来自不同组群,除了牵涉黑社会、滥药和卖淫等不法行为的背景,大部分青少年都缺乏家庭温暖,在夜间找寻喘息空间,尤其是近年贫富悬殊加剧,“㓥房户增多,居住环境愈来愈挤迫,不少人宁愿在夜间出没,当中不乏工时长的基层职青,如做厨房每日做廿小时,只想有地方休息解闷。”

他又指,近年来自富裕家庭的夜青增加:“父母忙于工作,见面只关心学业和收入成果,于是逃走出来减压,甚至结识不法分子以赚大钱向父母证明自己能力。”他亦透露,夜青趋年轻化,最少的只有6、7岁。

荃湾YMCA助理主任干事林振华(左)和荃湾YMCA协调干事李婉仪认为,救助边青需要社区各界携手合作。(李智智摄)

据YMCA资料指,2017至2018年度,深宵外展服务人数达777人,而2018至2019年度仍未完,该服务人数已逾800人,反映夜青服务需要上升。

“要走出夜青生活,重回正轨,先要照顾他们心灵,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肯定的角色尤为重要。”林振华认为,除了花时间了解其家庭、学业、经济状况,依赖社工机构提供多元青年活动,亦需要社区出一分力。近年区内有不少网吧、桌球室、飞镖场和道场等与外展队合作,形成社区网络,举办比赛增加年轻人自信心,同时店主亦会向社工转介需要协助的青少年,“在过程中,他们可在安全网下建立健康生活圈子。”他透露,除有滥药和黑社会等较复杂背景的青少年,一般都能一年后重回正常作息和生活。

+5

荃湾YMCA协调干事李婉仪称,不少夜青对生活和前路眼光狭窄,加上个人背景而令自我价值低,“只将自己隐藏于黑暗中,却不知仍有其他光明前路选择。”她称,中心近年特别举办境外交流活动,建立青少年兴趣和技能,如台南文化交流和甘肃山区探访,扩阔他们眼界,“我们亦特别邀夜青与本地大学生一同参加夜跑比赛,事实证明就算他们读书差,但跑步和体能一点也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