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街道选树指南”列街道合适树种 树博士:指南如炒冷饭

撰文: 黄文轩
出版:更新:

9月台风山竹袭港,我城被强风吹得遍地林木,估计塌树数量达54,000棵。十年树木,城市要回复本来绿意盎然的城市面貌需时。为配合各政府部门实行补种计划,发展局辖下的树木管理办事处将推出“街道选树指南”,向各政府部门提供种树指引,就著不同的都市街道环境推荐不同树种。局方指,一共有80种树具备能适应都市街道环境的能力。不过有“树博士”之称、教育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研究讲座教授詹志勇就批评:“如果指南只单方面提供树种资料,没有提到如何配合种树环境,其实毫无作用。”

发展局自2016年开始编制“街道选树指南”,预计12月初推出供各政府部门使用,为香港各类街道挑选合适树种提供指引。指南内列出80种适合于街道种植的树种,当中约一半是原生品种,局方回复“01社区”查询时指,希望令街道树木更多元化,以增强植物群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

9月山竹袭来,市内大量树木倒下,政府部门即将补种树木。(郑子峰摄)

指南列80种树 树博士:欠缺多样性

指南由园境顾问公司撰写,建议种植的树种包括枫香、潺槁树及小果铁冬青等等。指南上具有80种树种,树博士詹志勇就批评,数量太少,局限了树木的多样性:“香港是亚热带湿润地区,本港原生现存树种具有400种,物种丰富,为什么指南只列出80种树种?”他同时质疑指南中选树标准的可靠性:“什么树适合高密度市区,什么树开花较美观,他们又如何评估?”

本港原生现存树种具有400种,物种丰富。(吴钟坤摄)

批政府研究为“炒冷饭”

过去有不少于政府部门都曾研究过树木种类,包括市政局分别在1988年及1994年出版的 《香港树林汇编》和《香港市区冠军树》及渔农处1993年出版的《香港植物名录》。詹志勇认为,今次发展局再出版选树指南有“炒冷饭”之嫌:“树种资料过去有不少专家曾作过研究,树种资料已能充分掌握,政府研究重复又重复,真是莫名其妙。”他又指,政府部门各自为政才是问题重点:“各部门没有就地理环境,如空间及土壤条件作研究,缺乏科学化及客观性选树,最终成一盘散沙。”

詹志勇指,种树时配合种植地点同样重要,他批评,政府过往的种树方法是“乱咁嚟”。(吴钟坤摄)

詹志勇:不单是选树种,亦要配合种植环境

不仅选树,詹志勇指,种树时配合种植地点同样重要,他批评,政府过往的种树方法是“乱咁嚟”:“政府以往经常在细小的种植环境种细叶榕,但细小的空间根本无法种植大树;另外一些回旋处明明有很大位置可以种棕榈,但却只种植矮小的树丛,种植环境与树种互不配合,反而会令树容易出现毛病,政府应该认真对待种植的基本问题,今次的补种树计划不要再胡来了。”他形容种树的人须像“媒人”一样,要树种与种植地点互相配合,例如小空间扩大后才种大树,若不能扩充,就种植中小型的树木,才能做到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