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0名殉难华工 动植物公园牌坊诉说被遗忘的历史

撰文: 颜宁
出版:更新:

昨日(11月11日)不只是光棍节,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100周年的和平纪念日。香港动植物公园在花园道和上亚里毕道交界的入口处,有一座白色牌坊矗立。周末,有不少游客于该处拍照留念,却甚少人仔细研究牌坊的出处——悼念于两次世界大战中丧命的香港华人。一战期间,曾有香港华工于伊拉克前线担任后勤人员,负责工程及运输等后勤工作。期间,一共有384名香港华工丧命。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记得这班被遗忘的华工吗?摄影:颜宁

碑文纪念英法死对头“同盟国”?

这座牌坊最早建于1928年,原为纪念于一战殉难的华人,后来于二战期间曾遭损坏,战后由香港政府修复,悼念两次世界大战中为同盟国殉难的华人。牌坊两侧写上“上纪念战时华人为同盟国殉难者”,并有“1914年至1918年”和“1939年至1945年”的年期;牌坊前后各有一对石狮守护。

+2

但同盟国不是一战时英、法的死对头吗?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应是“协约国(Allied powers)”,而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鄂图曼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组成的才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难道是翻译错误?

浸大历史系助理教授邝智文指,当时未有确实中文翻译名称,而Allied Powers则简单理解为“盟国”,因此牌坊上的“同盟国”不是翻译错误。

384位无名英雄的故事

刚过去的周末上午,公园不乏假日散心的市民和参观的游客,大多都是直行直过,偶有游客或外佣把它当成背景拍照纪念。在那里停留了一小时,只有一位家长兴奋地向儿子说:“我们曾经有华人在一战时牺牲,快过去,我帮你拍照。”

在一战停战一百周年,牌坊未有引起很多游人关注。邝智文于《老兵不死:香港华籍英兵(1857-1997)》诉说一战中的华人劳工队的故事。

在那里停留了一小时,只有一位家长兴奋地向儿子说:“我们曾经有华人在一战时牺牲,快过去,我帮你拍照。”(颜宁摄)

当时,英国陆军曾招募香港华人担任辅助部队,于世界各地支援战事。早于1915年初,英军从印度派兵前往伊拉克一带(时称米索不达米亚),以占领控制阿拉伯河的重镇。后因补给困难,英军于途中被困,多次解围失败,最终投降。此后,英印军为加强后勤设施,曾征用大量香港华工。

1916年,印度陆军后勤工程队与皇家工兵的内陆水上运输队在香港招募华工,并把他们送往伊拉克前线以击败鄂图曼帝国(今土耳其一带),负责修筑铁路和道路、协助装卸物资,以及驾驶运输船只。直至1918年10月,一共有6000名华人后勤人员。

战争期间,一共有384名香港华工在伊拉克担任后勤人员期间逝世,包括工匠、管工、厨师及翻译人员,当中有239名皇家工兵。

一百年后,动植物公园成为市民和游客于假日散步、参观的地方,动植物公园的牌坊依旧矗立,纪念曾于战事牺牲的香港华人。

一百年后,动植物公园的牌坊依旧矗立,纪念曾于战事中客死异乡的香港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