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塑生活.我区我主场】全民走塑 边个“找塑”?
自征收胶袋税后,人们开始养成自备环保袋的习惯,但雨伞胶袋却不受此限制。不过,当商界愿意落实“走塑减胶”的时候,市民又能否自觉地“找数”呢?即是,当快餐店逐步停止派发塑胶餐具时,市民有可否做到自备餐具?当商场提供雨伞除水器时,市民又可否减用雨伞胶袋呢?
文:地区环保L
香港人每日将逾2,000公吨废塑胶弃置堆填区,以往回收商会主动收回废塑胶,然后送往内地,但自内地都停收后,香港的废塑胶问题却日益严重。近日,两间大型连锁快餐店纷纷响应环保,分别推动“无饮管日”,及于港澳全线分店停止向堂食客人供应塑胶饮管及杯盖,由商业竞争斗到环保范畴。虽然企业开心响应“走塑”运动,但我认为要达至源头减废,最终也需市民配合,改变生活习惯。如果政府或私人机构可以提供经济诱因推动环保,就将会事半功倍。
走塑由日常生活开始
夏天为大地带来美腿外,更制造不少即弃雨伞胶袋,绿领行动指一个雨季产生超过1400万个雨伞胶袋,浪费情况相当严重。近来的连场大雨,相信也为我们的堆填区增添压力。
近日,到深井朋友家作客吃饭遇上滂沱大雨,为不想弄湿朋友地方,遂不情愿地在管理处寻找雨伞胶袋,岂料保安员却指他们基于环保原因,已停止派发超过一年。然后,我在远处看见不少小朋友尝试围在屋苑某个地方玩得不亦乐乎,原来是特别的雨伞除水器,于是便立即试用,果然很快就可以弄干雨伞。上楼后,与朋友分享经历,他说屋苑的雨伞除水器是全港独家,皆因管理公司利用旧梳化内的干净海绵及毛毯,塞入圆顶垃圾桶内,自制雨伞除水器,成本仅为100港元。
自征收胶袋税后,人们开始养成自备环保袋的习惯,但雨伞胶袋却不受此限制。不过,当商界愿意落实“走塑减胶”的时候,市民又能否自觉地“找数”呢?即是,当快餐店逐步停止派发塑胶餐具时,市民有可否做到自备餐具?当商场提供雨伞除水器时,市民又可否减用雨伞胶袋呢?
经济诱因 推动环保实践
如果要在香港推动银发经济,我相信回收业绝对是首屈一指的行业。要比较环保意识,我相信街上拾纸皮的老人家绝对是全港之冠,更是香港人的“环保小先锋”。不过,这绝对不是理想的情况。说到底,人总是现实的。我认为政府及私人机构可提供经济诱因,鼓励市民实践环保,才是可行具效率的方法。
举例说,澳大利亚去年12月推行“Return and Earn”的大型回收计划,在新南威尔士省推出超过600部多功能智能回收机,回收6类饮品容器,包括胶樽、玻璃瓶、铝罐、纸包饮品及钢瓶。每个合格容器可获0.1澳元(约港币6毫)现金回赠,参与市民可透过手机应用程式,直接将回赠转帐到储值卡。推行三个月,回收量由33%提升至逾60%,接近一倍。
在香港,我仍记得在小时候,和妈妈捧着一大袋报纸及胶樽,参加屋邨的废物回收计划,换取柴米油盐酱醋茶,还要排足一小时,可惜现在类似计划已经不复见。诚然,香港只有少数地方设有类似澳大利亚的自动回收机,如使用者只需把洁净胶樽投入回收机,即可赚取积分券,储满分数可换领商店优惠券或礼物。
可是,这看似先进的香港,这类机器却寥寥可数。要全社会做到源头减废,“找塑”减胶,政府可带头先走一步,参考澳大利亚例子,以经济诱因鼓励市民实践环保,而商家也可在软件及硬件上配合,共同推动“走塑”运动。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如有任何对社区的意见及评论,欢迎各位投稿至“我区我主场”社区专栏。有意投稿者可将文稿经电邮传送至 cr@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