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10月推三条深度游路线 招中上环街坊导赏助了解当区变迁

撰文: 郭梓谦
出版:更新:

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今日(2日)发表网志指,预计10月会推出三条以中上环作为试点的“城踪游”路线,举办约40个导赏团供超过500名市民及游客参加;三条路线分别涵盖历史与建筑、饮食与社区风貌,以及艺术文化,并由当区街坊组成导赏团,让市民游客免费参加。韦志成表示,期望市民和游客可透过“城踪游”,构建“中上环历史及人文艺术地图”。

韦志成说,过去一个多星期,市建局团队在策划导赏活动时,考虑到除了艺术文化外,路线途经的不同更新项目时,亦拥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建筑特色及民生风俗,并就此设计了三条主题导赏路线供市民及游客免费参加,包括(一)历史与建筑、(二)饮食与社区风貌,以及(三)艺术文化,让参加者能够按兴趣,以深度游方式探索中上环。

市建局即将展开导赏员招募和培训工作,并将集中邀请在当区长大、或曾于此工作的年长人士担当导赏员,鼓励其将回忆及生活小故事融入、丰富导赏内容。中上环首个“城踪游”预计于今年10月推出,并举办约40个导赏团供超过500名市民及游客参加。

韦志成续指,三条导赏路线将围绕集历史建筑、艺廊、街头壁画和美食景点于一身、被国际知名旅游杂志评为今年全球第二“最型格街道”而设计的荷李活道,局方希望借助“城踪游”,将周边的特色街道串连,提升整个地区成为“型格社区”,进一步加强地区特色及活力。

“历史与建筑游”参观中环街市等历史建筑 设唐楼体验馆感受往昔

三条主题导赏路线中,“历史与建筑游”首先会参观拥有超过80年历史的三级历史建筑中环街市,导赏员会详细讲解市建局的保育活化工作,以及介绍建筑特色与街市功能关系,如六组不同类型的街市摊档如何配合货物品种的销售而设计,又或因应街市需要良好通风而采用中庭的设计以加强鲜风流动等。

其后则会沿著连接中环街市二楼的半山扶手电梯,去到包括位于荷李活道的两项法定古迹、前身为中区警署建筑群的“大馆”及文武庙;同为三级历史建筑的PMQ元创方,与及前身为必列啫士街街市的香港新闻博览馆,还有由市建局进行活化的士丹顿街项目;让参加者了解昔日香港居民的生活及文化。

其中位于士丹顿街88号的二级历史建筑唐楼,则保留了一个单位作“唐楼体验馆”,展出包括生活旧物、唐楼建筑特色如“上海批荡”、红砖墙身和花纹地砖等,让公众近距离欣赏。另外,路线亦邀得区内筹办地区盂兰胜会数十载的“中区卅间街坊盂兰会”理事长黄勤爱,讲述他在当区一带成长的故事及目睹的变迁,以及介绍地区盂兰胜会特色。

饮饮食食体会港人买嘢生活 艺术文化游打卡认识演变

至于“饮食与社区风貌游”,同样于中环街市起步,参观有百年历史的嘉咸街市集,及区内一些“老字号”,包括以感冒止咳茶闻名的“春回堂药行”、至今坚持以传统人手绞蔗取汁制作竹蔗水和蔗汁糕的“公利真料竹蔗水”,以及毗邻嘉咸市集、以港式“丝袜奶茶”闻名中外的“兰芳园”等,让参加者体验地道港人“行街买嘢”生活。

而导赏路线的讲解嘉宾,则包括家中三代经营鲜肉生意、自小于区内街市打滚的材哥,由他分享日常见闻、街市行情,以至港人“行街买𩠌”的习惯。

最后的艺术文化游,则引领参加者欣赏中上环多个壁画“打卡”点,包括市建局与本地及海外艺术家合作策划、以地区历史及特色为题的十多幅壁画作品,让参加者可加深对中上环的认识,以及其多年演变。

韦志成:望城踪游可抛砖引玉 日后或于九龙城、花墟推

韦志成于文末指,今次“城踪游”由多个打卡“点”组成三条路“线”,而这些路线只是构建“中上环历史及人文艺术地图”一部分;推而广之,可以透过例如街道美化、地区营造等不同手法的工作,由“线”及至一个片区的“面”来加强地区的特色和活力。

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今日(2日)发表网志指,预计10月会推出三条以中上环作为试点的“城踪游”路线。(资料图片/张浩维摄)

他认为,以邻近路线的“苏豪”区为例,仍然蕴藏不少活化更新潜力,相信可进一步提升该区独特性,将荷李活道从“最型格街道”升华扩大至“最型格社区”。他又指市建局资源有限,今次“城踪游”期望可“抛砖引玉”,促进政、商、民三方协力,展现地区个性和动人之处,加深市民和旅客的认识,将香港的品牌和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日后也会总结中上环试行经验,探讨应用在九龙城“龙城”区,以及太子花墟一带,推出“城踪游”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