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策略研究倡洪水桥建新枢纽 参考伦敦国王十字车站一站式设计
运输署2021年底展开《交通运输策略性研究》,运输及物流局文件交代最新研究进展,指初步拟订四个运输策略概念,包括“建设新一代运输交汇枢纽”等,计划以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作为新界西北“区域经济及文娱枢纽”,目标今年年底提出《策略性研究》下的初步运输策略蓝图。
研究亦提到,计划参考内地及海外经验,包括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中国重庆沙坪坝站及新加坡裕廊东综合交通枢纽,建立能提供一系统设施及服务的多元化交通枢纽,满足乘客出行及生活需要,创造以交通枢纽为重心的经济圈和生活圈。
另建议在汀九桥南行线推展智慧公路先导计划,优化该路段的交通管制及监察系统,借此机会将现有路肩永久转为行车线,避免青朗公路与屯门公路连接路的车辆需要在汀九桥南行线汇合时挤塞问题。
策略:完善大湾区一小时通勤网络
运输及物流局今(11日)向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提交文件,交代《交通运输策略性研究》初步分析结果,确立政府日后运输政策方案应以以公共交通为本的运输政策,并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乘客体验;致力提升跨界交通服务及设施,完善大湾区一小时通勤网络;及拥抱先进运输科技、发展智慧出行。
文件提到,综合确立方向,研究归纳出四个运输策略概念,包括“建设新一代运输交汇枢纽”、“额外引入按需求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发展”及“迈向智慧公路管理应用”。
重庆沙坪坝站及新加坡裕廊东综合交通枢纽也纳入参考
研究在建设新一代运输交汇枢纽着墨最重,提到参考内地及海外经验,例如中国重庆沙坪坝站、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和新加坡裕廊东综合交通枢纽后,留意到该些公共交通设施不不仅是一个车站,同时能够提供一系列设施和服务的多元化交通枢纽。
交椅洲人工岛也适合建新一代运输枢纽
研究认为,香港可参考上述例子,按“一地多用”的原则建设新一代运输交汇枢纽,带动周边发展及提升地区的潜力。新一代运输枢纽应位处策略性发展中心、方便接驳铁路及其他公共交通服务,且有提供泊车转乘设施及相关配套;及设有具完整交通信息的数码资讯平台。
该局又特别提到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及交椅洲人工岛,均适合建设新一代运输枢纽,例如洪水桥将连接屯马线、港深西部铁路及明日大屿“港岛西至洪水桥铁路”等,可发展成结合跨界及本地公共交通服务,扩大港深一小时通勤网络的覆盖面,配备泊车转乘、单车及电动可移动工具停泊位置等配套设施,提供实时信息,并结合购物及餐饮设施等。
该局提到,可把握洪水桥与“明日大屿”新发展机遇,引入“按需求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务模式”,即利用科技灵活调配不同载客量车辆、班次和弹性规划行车路线的公共交通营运模式,乘客只需透过手机应用程式提出行程需要。营办商收集讯息后按实际需求调派合适的车辆接载,。
▼明日大屿最新概念图▼
至于在自动驾驶方面,研究称会继续留意内地和海外相关发展,务求使香港在自动驾驶发展可与内地及世界主要城市接轨,亦建议香港应以共享自动驾驶为主导方向,并继续发展“车联网”等。
研究也建议引入智慧公路管理概念,借助流动通讯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端运算、人工智能等逐步提升现有的交通管理系统,构建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平台;也可透过提升交通管制及监察系统,应用新的行车模式,例如利用路肩行车,以期在有限道路空间的限制内提升道路容量,例如未来兴建的11号干线青龙大桥及交椅洲人工岛对外连接主要干道等。
倡新干道行车道增设施可变逆向车道
该局亦希望在新建主要干道,在行车道的相反方向设置相同设施,以配合可变逆向车道方案的运作,当有严重挤塞又无替代行车路线情况下可利用中央分隔带预留的出入口,允许一条或多条分隔车路的车辆使用于相反方向的行车道。
研究建议在汀九桥南行线推展智慧公路的相关先导计划,优化该路段的交通管制及监察系统,借此机会将现有路肩永久转为行车线,避免青朗公路与屯门公路连接路的车辆需要在汀九桥南行线汇合时引致的车流汇合问题,亦可将整段汀九桥南行的行车道由三线改为四线来提升道路容量,配合其上下游的四线行车安排。
运输局称,正就研究下的建议进行筹备工作,包括寻找适合建设新一代运输交汇枢纽的策略性位置、研究提供更多泊车转乘设施,且正积极筹划在个别试点推展自动驾驶车辆的试验计划,以期在下一步测试利用自动驾驶车辆行走公共道路,并提供交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