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揭85%大湾区港人内地求医现困难 团体促扩阔医疗券适用内地
中港疫下长期封关,有跨境医疗服务民意调查发现有85%受访居住大湾区的港人在内地求医时出现没有常用或合适药物、内地医疗服务质素不理想及医院检查收费贵等问题,虽然医管局就内地港人疫下无法赴港覆诊推出支援服务,容许患者转至港大深圳医院求医,但不包括部分专科或手术,“港澳药械通”又不容许香港指定药物在内地全线通用,病人无法得到适切服务,团体促请政府扩大医疗券范围至适用内地三甲医院,加快审批香港常见药物名单,以及促进跨境医疗病历互认,从而缩短本港医疗服务轮候时间。
全港逾53万名港人在广东首居留半年或以上
根据政府统计处2019年推算,全港共有超过53万名香港居民在广东首居留半年或以上,当中约有16%、即约8.5万人为60岁以上长者,自疫情以来身在内地的港人无法如常回港覆诊,特区政府对身在广东省的医管局慢性病患者推出特别支援计划,资助患者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诊症。截至今年3月31日,港大深圳医院已安排了42,700个诊症预约,向35,600人次提供诊症服务,反映市民对跨境医疗服务需求殷切。
为了解港人对跨境医疗服务的需求,工联会大湾区服务社联同黄国立法会议员办事处于今年4月25日至5月20日期间,进行“跨境医疗需求调查”,当中工联会康龄服务社成功向本港居民收回882份问卷,当中有54%受访者是长期病患者,需要定时覆诊,67%受访者正在轮候专科门诊或手术,有40%人认为香港公立医院轮候时间过长,而34%认为香港私家医疗机构收费贵,难以负担。74%受访香港居民支持推行跨境医疗合作,赞成特区政府资助在医管局登记的香港人,可到港大深圳医院等内地三甲医院看病。
而工联会内地咨询服务中心成功访问1,552位居于大湾区内地九市的香港人,当中68%受访者已退休并在内地生活,有88%人曾经在内地求医。被问到在内地求医遇到的问题,37%受访者表示医院的费用高,在病历未互认下需要花费在重复检查上,25%受访者指没有在香港常用或合适的药物,23%受访者则认为医疗服务质素未如理想。
74%香港居民及93%内地港人支持跨境医疗服务支援计划
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引述两项调查结果指,支持推行“特区政府对居粤之医管局长期覆诊港人特别支援计划” 的香港居民及内地港人分别高达74%及93%,而表示如果香港医疗福利可携,会到内地三甲医院看病的分别有69%及82%,比例极高,由此可见跨境医疗服务需求庞大,有关计划将会今年底结束,认为特区政府应积极考虑延伸计划。
工联会大湾区服务社曾智文表示,目前特别支援计划的涵盖范围主要为主要专科及普通科门诊服务,部分专科如精神科、泌尿科及牙科均不包括在内,亦不包括专科手术,而现时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实施的“港澳药械通”政策,容许港人在五间指定医院覆诊取药,然而香港不少指定药物如降血压药、糖尿病药或精神病药物并未放入内地药物名册内,病人只能在内地覆诊后取走替代药物,担心未能控制病情,而覆诊只能取大约一个月的药物用量,较在香港覆诊时可取长达3个月的药量,服务显得不足。
内地港人方先生退休并长居广州,他有血压及胆固醇高问题,需要定期覆诊,疫情期间曾透过特别支援计划到港大深圳医院覆诊,他计划能照顾到内地港人的医疗需要,然而年事已高,来往深圳至少花两至三小时车程,覆诊后亦只能取大约一个月药量,若计划能恒常化并延展至大湾区其他城市,对内地港人可说是大喜讯。
工联会就相关调查结果建议,将“特区政府对居粤之医管局长期覆诊港人特别支援计划”恒常化,增加支援科目,并扩大资助范围至包括专科手术,取得经验后扩大至湾区内地九市三甲医院; 优化及扩展“港澳药械通”,为常见疾病的常用药物清单加快作批量审批 ;促进跨境医疗病历互认,避免重复检查,为患者节省不必要的时间跟金钱;检讨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至湾区内地九市三甲医院,并容许用作购买内地医保;鼓励港资医疗机构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开设分院,让香港市民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