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族裔青年摄影展谈“归属” 本土印裔男:中学才接触印度文化

撰文: 吕诺君
出版:更新:

香港人的身份认同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形成,即使很多人已不再以香港为家,但他们仍对这个地方有归属感;一班在港土生土长的少数族裔人士,他们的归属感、身份认同又是如何?近日一个摄影展展出了由一班少数族裔青年拍摄的相片,当中以“Belonging”(归属)为主题。有印度裔青年指,他从小在华人和西方文化中长大,升中后才多了接触印度的电影和音乐,对自己的身份也曾感到疑惑;而透过相片,让他可以将这些心中的所思所想向公众展现。

是次相片展览由启励扶青会举办,共展出30张相片,由12位15至20岁的少数族裔年青人负责拍摄。相展是该会“RiseUp 少数族裔青年社区参与及融入向导计划”的项目,旨在帮助居于本港弱势地区的少数族裔青年,助他们学习创意的拍摄技巧,并装备生活技能及抗逆能力。参加者需每周出席互动工作坊,内容包括一系列生活技能(定立目标、解决困难、团队合作精神),并从中学习专业及创意的拍摄技巧。透过拍摄一张张相片,一众青年可展示自己或其他人居于香港的各种体验、障碍或机会。

相展以“Belonging”(归属)为主题,青少年拍摄的相片有各式各样,即使是生活照,也表达出他们如何属于这个地方,(吕诺君摄)

叹本港普遍仍对少数族裔有既定印象

17岁的Yahya是一名印度裔青年,但他在香港土生土长,小学时就读英文学校,身边全是华人和西方人同学,“我英文口音变得很好,也很懂香港和西方的文化。”他虽然懂说流利印度语,口音却不如英文般标准,到升上中学后,身边才多了印度裔同学,“于是我常和他们去玩,多看印度的电影、听印度的歌曲,我也很爱我的印度文化。”Yahya认为,现时香港普遍仍对少数族裔有既定印象,但他以自己例子来说,香港人应多给机会让他们表现才能,不应从外表判断,“你看着我,我外表是这样,但内里也不像其他印度人。”

Yahya又指,小时候有学画画,但拍照对他来说很新鲜,在这个计划下他学到如何在相片中表达讯息。例如其中一幅作品,他拍下自己房间,让大家从这个属于他的地方了解他;另一幅则是大帽山的日出。他又指,日后会继续拍照并放到instagram上,而未来的目标是当上一名建筑师,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想法。

+3

巴基斯坦女生:如果人们不理会肤色、语言,世界更美好

来自巴基斯坦的Sania今年20岁,大约5岁时跟随父母来到香港,对于“Belonging”这个主题,她认为,一个人出生在某个地方并不代表他属于那个地方,“而是当你觉得对方敞开心扉、不加批判的接受你。”她认为,重点在于人们之间如何互动,“不是关于少数族裔和华人,或者黑人和白人,如果人们不理会肤色、语言,世界会更加美好。”她其中一张照片拍下了一个行人通道上盖和月亮,“如果你想享受美丽的月光,你就要离开遮荫。”Sania说道。

启励扶青会高级项目及服务经理吴芷旻(Cindy)指,过往计划多在中学招募参加者,今年开放在网上公开招募,并且首次为相展设立网上展览。她表示,教导生活技能及抗逆能力是每个青少年的所需,但就少数族裔青年而言,坊间的资源较少,而且社会上仍然存在对他们的刻板印象;设立相展希望让这班青年有渠道发声,同时让更多人亲身或在网上了解他们的想法。

21/22 RISEUP 相片展览详情:

日期: 5月28日至6月4日(5月29日及6月3日关闭)
地点:西营盘干诺道西120号1楼The Platform Event Space
网上展览:https://bit.ly/3PGQmR3(即日起至7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