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长封关拆散家庭团聚 家务助理叹31岁女儿北上切肿瘤无法探望
今日适值国际家庭日,疫下中港通关往来人数大减,连带亲人团聚亦受到影响。社协调查发现,五成受访者指一家人被逼分隔两地,近三成缺乏父或母照顾,亦有84.8%受访基层无法与患重病的内地至亲会面,抱撼终生。有任职家庭助理的58岁女士,在港女儿子宫有畸胎瘤,公立医院排期2年多,腹痛难忍返回内地进行切除手术,她想回乡探望女儿,又因收入大减及支付不起酒店隔离费,只能干着急;亦有持双程证妈妈,因丈夫患病及儿子确诊为SEN儿童,既分不开身亦不够钱回乡隔离,在港工作自力更生的愿望落空。社协促请政府尽快与内地政府达成开关政策。
84.8%受访者与内地亲友平均分隔22个月未见面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合共访问467名基层,以了解基层对通关的需求及意见,以及面对的困难及影响。调查发现,有37.3%受访者表示疫情前有内地家人会来港协助照顾家庭或小朋友,有助双职或单亲家庭安心出外工作,自疫情封关后,只有9.2%受访者指有内地家人帮忙,较之前大减28.1个百分点,有七成受访者因缺乏家人支援,感到孤独。
调查又发现,自疫情爆发后,两地政府收紧中港出入境管制,有50.1%受访者表示一家人被逼分开中港两地,21%指未能照顾子女,84.8%受访者未能与内地亲友见面,相距时间的中位数达到22个月,有17.6%人甚至指内地亲人去世,亦未能奔丧尽孝。由于与家人分隔两地,有46%受访者指与家人关系变差,争执增加,有45.4%表示照顾压力沉重,出现抑郁症状,亦有12.2%表示与伴侣关系急转直下,考虑离婚。另有9.9%表示家中有跨境学童,未能回港返学,影响学习进度。
现时中港有限度通关安排下,要求返回内地人士隔离需时“14+7”天,即需完成14天集中隔离及7天居家健康监测,其间不能选择隔离酒店,亦不包膳食。即使实施回港易或来港易计划仍需要隔离,检疫费用估计高达5,000 至10,000元,基层家庭若要回内地探亲,一来一回耗费甚大,费用难以负担。而政府初期设立1,000至3,000个免检疫过关名额,优先给予往来中港的商务人士申请,调查中有89.6%受访者认为应将迫切需要人士的通关名额占比五成以上,当中优先次序排列分别为探望危重亲人(66.4%)、喜事丧事(55.7%)、医病(51.2%)及家庭团聚(47.1%)等。
女儿子宫患畸胎瘤 公院排期两年 无奈返乡做手术
58岁任职家务助理的萧小姐与31岁兼职侍应的女儿一同居住在深水埗一个月租5,000元㓥房单位,女儿去年初开始腹痛,初期以为与经痛有关,经诊所检查发现子宫出现畸胎瘤,若不及时切除任其变大,日后将有机会影响生育,女儿曾往公立医院求诊,惟医生告知该肿瘤属良性,排两年才能进行手术,基于腹痛次数越来越频密,又无力支付香港私家医院医疗费,女儿无奈去年7月返内地进行切除手术,术后一直休养,萧妇曾打算回内地探望女儿及处理个人事务,但家务助理工作疫下越来越少,收入大减,回到内地又要在酒店接受隔离,估计相关费用逾万元,无力负担之下只能一直在港独居,至今年获社协安排在办事处上班,月入7,000多元,扣除房租下所剩无几,要向亲友举债度日。
49岁的李小姐与丈夫及11岁的儿子居住长沙湾一个公屋单位,原定她去年可返回广州办理单程证手续,待取得香港身份证后便可在港正式工作自力更生,惟疫情一直被拖延,只能在港不断续签,儿子又是确诊患有过动症及注意力不集中的SEN儿童,长期病的丈夫或亲友难以照顾,只能带同儿子一同返乡。现时往返广州前必须事前由政府取得过关名额,但内地官网每日早上10时开放名额后迅即爆满,申请多月无法成功,“个网早上10点一开即爆,惨过抢iPhone”,她听闻有朋友连抢3个月不果,最终要支付黄牛党3,000多元才取得名额,尚未计算酒店隔离及膳食等相关费用,对她这类基层家庭来说甚为吃力。她又称80多岁父亲患上癌症,多次嘱咐她返乡探亲见面,但她一直无法成行,甚感内疚,“如果见唔到佢最后一面,我一定后悔终生。”她希望新特首上台后能与内地协商解决回乡难的问题。
黄牛党通关名额抢高至万多元
区小姐与丈夫及10岁儿子租住粉岭一个㓥房单位,主要依靠丈夫任职替更的士司机养家,她原定今年1月返回内地递交单程证表格,但全家人先后染疫,丈夫康复后有长新冠症状,经常头痛及步履不稳,要长期服食降压药,收入大减,她尝试在内地官网申请过关名额又一直无法成功,黄牛党更抢高至万多元一个名额,根本无力负担,本身为独生女的她,父亲已在疫情期间三度中风,她只希望两地政府能够尽快协商豁免隔离措施,返乡探亲及办理单程证手续。
社协建议香港政府尽快与内地达成开关政策,制订及分阶段落实通关时间表,并订立透明、公平及公正配额制,不应将大部分配额优先给予商务人士,划出不少于一半比例予巿民申请;若未能达成通关协议前,希望港府能与内地协商出一个协调机制,可人道斟情处理紧急人士免检疫通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