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办倡些利街清真寺、雷生春列法定古迹 中环雍仁会馆拟评一级

撰文: 林颖娴
出版:更新:

古物古迹办事处最新建议,将中环半山区、有过百年历史的些利街清真寺、旺角唐楼“雷生春”,以及位于中环的香港大会堂三幢一级历史建筑,升格为法定古迹,前者属私人物业,后两者则已是政府土地,当局认为三幢建筑物具备突出的历史价值,并已符合法定古迹的门槛。
另外,古迹办又建议分别将中环“雍仁会馆”和中葵涌公园石屋评为一级和二级历史建筑,两幢建筑物均在1950年代兴建,至今已有逾70年历史。古物咨询委员会将于下周四(10日)开会讨论。

+6

雷生春、香港大会堂和些利街清真寺先后在2009年和2010年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前两者现为政府土地,清真寺则由私人持有。古迹办认为,三幢建筑物均有其突出的历史价值,并已达到列为法定古迹的门槛,遂建议古咨会通过将三幢建筑“升级”为法定古迹。

位于中环半山区的些利街清真寺,又名回教清真礼拜总堂,在1915至1916年期间由印度孟卖商人Haji Mohamed Essack Elias捐款,原址重建予印度来港人士拜祭的小石屋,并扩建为可容纳400人的清真寺,现时已为本港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

些利街清真寺由混凝土和砖建成,外形呈长方形,其朝拜墙壁(Qibla wall)朝向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克尔白”(Holy Kaaba),亦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整个清真寺的建筑富浓厚伊斯兰特色,包括正门侧的宣礼塔顶有象征伊斯兰教的星月徽、寺内拱顶设有彩色玻璃等。古迹办形容,该清真寺是记录本港回教族群发展的重要建筑,现时继续是本港回教徒礼拜和聚集的重要场所。

+5

雷生春有91年历史 属典型“走马大骑楼”唐楼

另一个拟“升级”为法定古迹的是位于旺角荔枝角道及塘尾道交界的4层唐楼“雷生春”,该唐楼建于1931年,由九巴创办人之一雷亮,邀请建筑师布尔(W. H. Bourne)兴建,其后以下舖上居的方式经营中药店。雷氏家族在2003年,将该唐楼捐赠予港府作保育,并在2012年完成活化后,交由浸会大学中医学院营运,成为“雷生春堂”。

雷生春楼高4层,以钢筋混凝土筑建,是典型的“走马大骑楼”唐楼,属新古典派建筑(neo-classical style),在活化期间,大楼的花岗岩柱、水磨石外墙、楼梯等都有被保留。

+5

香港大会堂属现代主义建筑

至于位于中环爱丁堡广场的香港大会堂,在1962年3月2日由时任港督柏立基揭幕,成为本港首个多用途文娱大楼,在过去60年,是5任港督的就职典礼举行之地,亦见证了本港的艺术、文化发展。

香港大会堂成是经典和本港罕有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采用了简朴的设计,以其现实功能为主,大会堂亦有低座、高座和纪念花园,以有盖行人通道连结,低座设有音乐厅、剧院和展览馆,高座则有婚姻注册处、公共图书馆等设施,而纪念花园的中央则建有一座12边形的纪念龛,以纪念在香港保卫战及日占时期捐躯的军民。

中环雍仁会馆为香港共济会总部

另外,古迹办又建议,将位于于葵涌新葵街中葵涌公园石屋评为二级历史建筑,该建筑建于1950年,前身为“瑞峰牛场”的员工宿舍,牛场70年代停运后,便将土地交还政府,及后改建为中葵涌公园,石屋则为成公园的办事处。

另外,位于中环坚尼地道1号的“雍仁会馆”则获建议评为一级历史建筑,该会所同样建于1950年,会馆楼高三层,是香港共济会的总部,因此该建筑又名“共济中心”。其第一代会址位于现时泄兰街及美臣里交界,但在二战期间被炸毁,至50年代再在中环现址重建。

至于建于1949年、位于九龙红磡青州街2号前九龙船坞纪念学校,以及建于1966年的前南丫警岗则建议不获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