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围邨未见重建时间表 近九旬婆婆一住59年:唔知有冇命等到
《施政报告》提出重建楼龄达59年的马头围邨,但未有具体时间表,有民意调查显示,逾七成居民赞同政府重建马头围邨,甚至认为越快越好,亦有八成半人希望原区安置,政党建议政府筹组跨部门小组,整合旧楼重建项目,善用土地资源。邨内第一代“邨民”88岁独居婆婆,指旧楼设施老化,顶层不设升降机须步行,厨房及厕所天花渗水剥落,若计划无了期延后“唔知有无命等到搬迁。”促请政府特事特办。
马头围邨属早期公共屋邨 顶层不设升降机
原址为二皇殿村用地的马头围邨,属九龙城区最早的公共屋邨之一,由前身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所兴建,1962年落成入伙,曾经是前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总部所在,由开邨住至今日近六十载的88岁李婆婆,昔日一家人居住上址,先后经历子女婚后搬走、老伴离世,如今独居在芙蓉楼13楼一个单位,她指旧屋邨设计升降机最高只达12楼,最顶两层的居民必须步行上楼,“幸好我仲行得走得”,其他邻居皆为老人,出入要靠楼梯走动,甚为不便。
她又称随着屋邨设施老化,加上14楼顶层整层拆迁再重建,曾有积水渗入厨房及厕所天花,“煮煮下试下成块灰水跌落嚟”她多年来催促房署派人维修,惟办事处维修工只试过一次到场,批走部分起露出锈迹的天花表面,再简单补漏髹油后完工,未有彻底根治问题,她慨叹“讲咗重建咁多年,都唔知有无命等到搬迁。”
调查显示近八成六居民希望原区安置
最近一份《施政报告》提出重建楼龄59年的马头围邨,但九龙城区议会上月初讨论有关事宜时,多名区议员关注政府未有交代重建及研究时间表,直指研究数十年只闻楼梯响,难以提升居民生活质素。
民建联今日(7日)发表民意调查,上月29日至今月4日透过屋邨面访及街站问卷调查方式成功访问324名邨内居民,有76.2%赞同或非常赞同政府重建马头围邨,有29.6%受访者认为应在3至5年内启动重建,有份进行调查的民建联社区干事邵天虹引述不少居民甚至反映越快越好,亦有20.9%人估计要6至8年,其余估计要耗时9年以上。有86.6%的受访居民希望原区安置,同时有83%居民最关心重建时间表,其次是搬迁安排(84.2%)、搬迁补贴及资助房屋政策措施(66.9%)等事宜。另外,有74.3%居民赞成或非常赞成政府应公开及优先将重建研究、建议或方案给予居民、社区团体及居民互委会或区议会作咨询。
社区干事:单位老化,整极整唔好
社区干事邵天虹表示,马头围邨属区内其中一条高龄屋邨,单位不断重新装修“整极整唔好,做完又要重新搞。”自屯马线开通后,区内交通配套趋完备,有信心日后将整条邨重建时,可以在城规会提高地积比,土地价值发挥到最高。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建议,政府应尽快制定马头围邨重建时间表及搬迁方案,并且以民为本,提供原区安置、原区公屋分配或特别调迁计划,当中可考虑分批重建或边拆边建模式加速重建过程。
除了马头围邨外,邻近该邨的真善美村、公务员建屋合作社亦纳入重建计划,李慧琼建议政府以革新突破思维,按地区层面成立跨部门项目制定小组整合重建项目,包括整合区内屋邨及旧楼重建项目,提高地积比兴建房屋,再将马头角入境处及亚皆老街球场的政府用地改划成综合社区配套,应付未来人口增长。她直指邻近新加坡、澳门近10年大幅开拓土地,建屋速度远比香港快,政府有必要提速,联合房署、规划署等相关建屋部门,由10年规划压缩至5年内完成,否则居民只能继续等待。
李慧琼早前宣布参与九龙中选区立法会选举,同区对手包括谭香文及杨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