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1/4受访学生忧被欺凌或曾受暴力对待:总有一单喺左近

撰文: 区礼城
出版:更新:

香港救助儿童会发布最新的调查报告“Young Voices”,发现本港年轻人对家庭及学业压力、校园欺凌及网络安全尤其关注,有近1/4学生担心被欺凌或曾遭受其他儿童或青少年暴加对待,促请社会领袖及决策者解决社会问题,改善儿童心理健康,消除不同形式的歧视。

香港救助儿童会发布最新的调查报告“Young Voices”,发现本港年轻人对家庭及学业压力、校园欺凌及网络安全尤其关注,有近1/4学生担心被欺凌或曾遭受其他儿童或青少年暴加对待。(香港救助儿童会提供图片)

香港救助儿童会于2019年5月至6月邀请了58名中学生参加聚焦小组讨论,并于2020年7月以问卷形式访问1,151位12岁至17岁的年轻人,于昨日(31日)发表“Young Voices”报告,研究发现近1/4学生担心被欺凌或曾遭受其他儿童或青少年暴加对待。

其中一名受访者Eve表示,小学时她成绩理想,却性格沉静,结果被同学妒忌及孤立,虽然同学只是玩乐时聚在一起,没有理睬她,但已对重视朋友关系的Eve造成伤害,“我都有不开心,但这种压力不及父母给我的学业压力大”。

在小学时期,Eve亦曾目击校园欺凌事件,有来自内地的同学,由于语言及文化跟土生土长的同学大不同,当他们不是说广东话时,其他同学会拒绝理会他们。此外,Eve透露,有同学因身形较肥胖而嫌他有酸臭味,并恶意抹黑他,她认为,“社交生活对小朋友的性格发展及处事能力很重要,少了社交生活,对个人成长是一种缺失”。Eve表示,心理健康支援对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不只是释放情绪,也是告诉受害者,他们并非别人口中所说的那么差。青少年时期是建立自我形象的关键时期,会透过别人口中建立的自我形象,如果自我形象差,会导致心理健康差,恶性循环”。

“欺凌个案好普遍,总有一单喺左近,只是视乎大与小。”就读中五的Aggie透露校园欺凌的普遍及严重性。她表示,欺凌可以无特别原因,只是因为看不顺眼而发生,例如发型不好看、身材矮小、无共同话题等,便会成为异类,被人排斥,只要有一个人做主动欺凌,其他人便会附和,甚至起哄。

“欺凌个案好普遍,总有一单喺左近,只是视乎大与小。”就读中五的Aggie透露校园欺凌的普遍及严重性。她表示,欺凌可以无特别原因,只是因为看不顺眼而发生,例如发型不好看、身材矮小、无共同话题等,便会成为异类,被人排斥。(香港救助儿童会提供图片)

Aggie指,欺凌者会突然叫同学做“病毒”,并叫对方“弹开”,她形容受欺凌的不只一名受害者,连带受害者身边的同学亦会一并被欺凌,而受害人士都不敢反抗,令欺凌事件持续个多月,直至有同学向老师报告,老师才出面阻止,而受害者其后性格会变得较孤僻,对其他人的反应亦会较敏感。她表示,学校一般会当欺凌者不成熟,不会主动介入事件,有时甚至是学生逼老师介入,而有些学校未必有驻校社工,当一级发生4至5宗欺凌个案时,社工人手根本不足以应付。

香港救助儿童会总干事司徒恩表示,每4名便有1名学生受过校园欺凌,情况值得关注,因为校园欺凌对儿童身心发展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去年香港救助儿童会拨款近800万港元,为弱势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健康项目,满足本港儿童及青年的迫切需求,机构亦与其他非政府组织合作,推出心理健康项目,并透过以不同的应对方式,包括密集式咨询、讲座、工作坊、父母支援小组、艺术和游戏治疗等,帮助儿童和青年保持心理健康和建立抗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