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推迟人工岛填海计划有必要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杨华勇

财政司长陈茂波发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宣布撤去所有楼巿“辣招”,同时推迟人工岛填海计划。陈茂波表示,考虑到财政负担,原定2025年年底展开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或会稍为推迟。

政府指出,一些筹备相对成熟的项目,例如北都已经进行收地,土地平整及基建工程可按计划继续推进,但一些正在前期规划或构思阶段的项目,会因应项目的重要性等因素,调整推展进度。陈茂波强调,北都一直按计划推进,而人工岛在做不同技术研究,惟推进时间略后于北都发展,不必与北都同步展开。

香港经济不景,楼市衰颓是铁一般的事实。尽管普遍相信今年美国利率见顶,但香港继续涌现大批出血割价盘,不少业主“蚀入肉”。

发展商投地意欲消减,出价愈来愈低,结果导致政府卖地频频流标,去年录得六宗流标个案,为香港土地供应史上新纪录。港府终于面对现实,日前公布今年1至3月卖地计划主动煞停供应,政府停止卖地是楼市陷入极大危机的警号。

有声音指政府应搁置交椅洲人工岛填海,港府指不应因卖地计划,而猜度政府造地的决心。但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明日大屿填海计划随著时移世易而变得弊大于利。明日大屿如同纸上谈兵,基层工人在计划研究阶段未能受惠,反而研究团队、顾问团队等不论研究的结论如何都“有钱落袋”。

近年大型基建项目超支严重,市民仍然历历在目,如广深港高速铁路超支175亿元,西九文化区超支255亿元,港珠澳大桥超支415亿元等,市民的忧虑并非无的放矢。再者,政府卖地并不等于有预期的收入,政府无法保证填海后卖地具成本效益,未研究先估算,如同向市民开“空头支票”。明日大屿计划对政府、甚至全港均毫无益处可言。

填海工程造价史上最贵,发展局罕有引述测量师学会的数据,得出卖地收益料达万亿元的估算,说服公众有成本效益。但事实上,有立法会议员指出,政府估算是按2018年9月价格计算,而非付款当日价格,即计及通胀等因素,造价预超预算;有测量师亦分析,工程并未计算利息及建材升值,保守估计整体造价近9,500亿元。

首先,明日大屿造价保守估计整体造价近9,500亿元,一旦由于通货膨胀或官方计错数而超支,可能达万亿元,入不敷支的局面如何应付?其次,明日大屿准备设第三个核心商业区(CBD),或与北部都会区计划的CBD重叠,埋下失败伏线;再次,调查发现,逾六成人认为应先发展北部都会区,只有14%的受访者认为应优先推动明日大屿。另外,73%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搬进明日大屿人工岛,其中选择“一定不会”的更达58%。

填海在香港,包括近岸填海及人工岛填海,并不是新事物。香港有近7,000公顷发展土地是从填海得来的,包括大家熟悉的大部份新市镇(如沙田、大埔、将军澳),很大部份的九龙及港岛北,以至差不多整个赤𫚭角新机场及迪士尼等。近十年也有约1,000公顷的新填海土地(机场三跑、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东涌东),均是在妥善控制工程成本和质素的情况下完成填海。

根据政府修订的中部水域人工岛计划,当局将填海建造3个面积合共1000公顷的人工岛,以Y形水道分隔,以顺应水流和避开交椅洲及坪洲的石珊瑚群落。中大城市研究课程主任伍美琴则称,人工岛的规划密度是新市镇的2.8倍,难言宜居,加上目前甲厦空置率高企,没急切再加建新的核心商业区,担心日后人工岛出现规划走样。人工岛工程将进行为期20年期间的污染,Y形水道建成前已为附近生态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

深入调查世界各地的人工岛项目,发现不少“雄心壮志”的人工岛发展项目最终沦为“烂岛仔”,酿成严重生态及环境问题;政府若硬推“明日大屿”,将导致香港重大生态危机,包括梅窝、愉景湾恐会遭严重侵蚀或变臭港湾,以及大大威胁绿海龟及江豚生态。

回顾香港的填海历史不难发现,以前的填海不是在沿岸就是把小岛移平再进行填海,从没有试过像明日大屿这般,在海中央填海,这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方式。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解决迫切住屋需求,我们需要北都及棕地,而非明日大屿。目前楼市衰颓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需求减少,香港人口结构随著移民潮涌现而丕变,财力较为稳健的中产阶级大量流失,楼市购买力出现强弩之末的疲态,明日大屿虽然远远未落实,但应推迟人工岛填海计划。

作者杨华勇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