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从美斯缺阵谈未来香港足球邀请赛的举办方针
来稿作者:黄远康
万众期待的迈亚密国际随著一代球王美斯没有上阵献技而惹来观众和球迷哗然。尽管当局表示因为主办单位未能履行美斯上阵最少45分钟的合约条款而可能扣减对赛事的资助,但是对于一众为美斯而不惜高价购票的观众而言亦是无济于事,因为一来比起惩罚主办单位,他们更加关心是能否亲身观看偶像美斯落场表演;二来政府扣减的资助也只是减低公帑损失,而不是向球迷“回水”,更加不会补偿不惜购买黄牛票之观众,球迷们的不满,特别是对于特意来港观赛和旅游的游客而已,不可不谓难以平息。
其实整件事之所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全然在于一个人,阿根廷球王美斯。因为政府不惜重金礼聘一支在世界球坛没有地位的美国职业足球球会来港、门票又火速售罄、黄牛票更加一度炒至天价,也是为了一睹这位8届世界足球先生、2022年世界杯冠军功臣的风采。然而,对一个人寄予厚望的最大风险,就是万一事主有何“冬瓜豆腐”,就会令人失望而回,酿成一次灾难事件。套用金融投资的说法,就是等于“将所有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笔者犹记得小时候,“银河战舰”皇家马德里曾经来港参加表演赛,同样引来无数球迷“扑飞”,亦令香港大球场座无虚席。即使未能现场见证历史一刻的市民,也守候在电视机旁屏息以待。当时皇马有著俗称“6条A”的6大顶级球星,分别是碧咸、施丹、费高、朗拿度、卡路士和鲁尔。笔者当然明白,以当年碧咸的超高人气,不少球迷和观众(特别是女士)都是慕这位英伦帅哥之名而来。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即使当初碧咸因伤缺阵,球迷有幸亲眼见证法国球王施丹、葡萄牙巨星费高等人施展脚法,也已经深感值回票价。
换言之,要避免因为个别球星失场而制造的公关灾难,唯一办法就是避免邀请只有个别球星在阵的球队献技。纵观全球,只有少数球队,例如皇家马德里、巴塞隆拿、阿仙奴、曼城、利物浦、曼联、车路士、AC米兰等符合条件。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今次来港作赛的是应届欧联冠军的曼城,哪怕当家球星夏兰特、迪布尼双双缺阵,还是有加利殊、菲尔科顿、基尔获加、宾拿度施华等知名球员可以充撑场面,球迷失望的情绪亦会大大减低。
另一个要考虑的地方,就是赛事的紧凑程度。多年以来,政府和足协都以提升本地足球水平为名,安排外来队伍与本地或外援球员比赛。可是,提升足球实力需要不同的配套,例如专业的训练系统、大量标准的球场领训练及比赛用途、健全的青训阶梯等等,绝非一场90分钟的赛事即可做到,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由于本地球员与外访队伍实力悬殊,往往令赛事变得一面倒,影响娱乐效果。若然主办单位邀请的队伍知名度不够高,甚至会出现门票乏人问津,“空位多过萝柚”的尴尬景况,与政府希望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以吸引旅客的目的背道而驰。
其实,早在2007年,特区政府就曾经一度产生这种觉悟,分别邀请德国班霸拜仁慕尼黑与巴西劲旅圣保罗参与一场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的“回归杯”赛事。由于两支球队实力相对接近,令球迷看得津津有味,反应良好。可惜的是,这种觉悟只是出现一次,往后不论各种官方或非官方赞助的赛事都是以外队vs港队或港联为主。
笔者建议,如果特区政府希望可以举行体育盛事以吸引海外旅客来港旅游,应该参考外地的经验,例如阿仙奴的“酋长杯”或是美国的“国际冠军杯”。前者每次都会邀请3支与自身实力相当的欧洲球会进行一个循环的小组赛;而后者则是邀请多支欧洲班霸在各个城市作赛,并最终以淘汰赛的方式决定冠军。虽然两项赛事都只是夏季7-8月欧洲主流联赛开锣前的热身赛,但是由于赛事成功吸引多支有名的球队参加,观众可以一口气欣赏多个球坛巨星献技,就吸引全球球迷的目光之余,亦成功吸引旅客购票和逗留。
不论特区政府参考以上哪种比赛模式,重点就是将赛事的日数延长,并且“巧立名目”设计一个别具意义的杯赛,增添竞技的气氛。如此,赛事对于海外球迷的吸引力就更大,亦可避免个别球星缺阵令赛事星味不足的问题。如果当局考虑参考美国的做法,更加可以考虑与大湾区内的其他热门城市,例如广州,深圳、澳门等合办赛事,甚至索性将之命名为“大湾区杯”,带动区内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希望特区政府和主办单位可以好好吸收是次经验,为本地球迷和海外旅客营造更加美好的观赛体验。
作者黄远康是“治港新政”成员、社区干事。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