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盛事经济|敢作敢当、不因循苟且才能重现盛事盛世
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上周宣布成立跨部门的盛事统筹协调组,加强沟通和合作,推动、支持和便利在香港举办各种盛事活动。黄伟纶提出三方面的改进,正正和笔者早前分别数次撰文提出的意见不谋而合:一、政策及行政支持;二、著重本土特色;三、全城参与。然而有关改进,能否落实执行,观乎往例,并不容易。要重现香江曾经之盛世盛事,还要看为政者能否扫除因循苟且之风,敢作敢当,意志坚定,贯彻始终。
来稿作者:蔡诚
当官员口口声声说要振兴经济、便商利民时,却往往能从持分者口中听到,想做实事的第一拦路虎正是政府。
想做实事的第一拦路虎正是政府
就以刚完结的“渣打香港马拉松”为例,组织渣马的人员不只一次跟我诉苦,办赛事第一要有赛道,不然无路可跑;要赛道,便要封路;封路便要申请;申请便要经政府部门,然后要跟警务处、运输署、区议会等门轮番开会,然后部门之间不断互相推诿。划定路线、封路及解封时间、运输、交通、人流安排等等都需要反复论协商,往往都耗时甚久。当和警务处、运输署终于拉扯完毕,又到区议会对凌晨起步时造成噪音而反对,更有市民因赛事封路或改道,令他去饮茶不方便而投诉。
而渣马的盛况也非只靠全年一场的赛事所造就,还需要众多跑会、体育及慈善团体举办各种中小型赛事,提倡长跑运动,才能令渣马盛事在跑步界众人日积月累的努力耕耘下开花结果。
渣马作为大赛事还算比较有“牙力”,笔者和运动业界人士闲聊时,听到若是筹办较小型的赛事时,警务处、运输署等则会要求有政府部门或政治人物为活动背书才能批准举行,又要花六位数费用找顾问公司作交通人流等评估,并经过漫长审核来回,方能成事,令运动业界感到十分沮丧气馁。
可知渣马作为国际大型赛事,每届的筹备工作便是紧接著上一年的渣马完结后便展开的。即使是小型赛事,也需要预备大半年时间,以应付政府的公文往来、申请手续。而大半时间和心力,便消耗在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若能把这些精神放在把项目办得更精益求精,不是更好吗?
究其原因,还是政府部门的官僚主义作祟,因循苟且,“少做少错,唔做唔错”。部门间“推黎推去”,目的不是为了玉成其事,而是“唔想孭镬”,更是想以漫长的行政程序阻吓有心做事者,希望其知难而退。
黄伟纶昨天表示“来港举办盛事未必一定需要财政上支援,可能更需要规管上,例如发牌的便利,人潮管制及交通等相关配套安排”,正正点出以上问题。这亦与笔者早前撰文《来稿|渣马有否潜力成为凝聚香港力量的一项盛事?》中提到,希望政府部门能继续大力支持渣马赛事的筹办的意见如出一辙。
如今成立“盛事统筹协调组”,由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担任组长,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担任副组长,旅发局提供一站式服务,又能否去除政府部门内的官僚习气,急市民之所急,而不是阻市民之想做呢?且看香港政府,由上而下,一众官员能有多少决心,又愿意付出多少心力,用多少手段与积习已久的官僚习气周旋,扫除苟且颓风了。
要求、鼓励甚至奖励加入香港本土元素
黄伟纶又表示,当局在围绕盛事的增值活动,会加入具本地特色的元素时(包括演艺文化、艺术、美食、购物或主题旅游等),笔者对此十分赞同。
就如笔者早前撰文《来稿|黄鸭去后——香港需要自己的品牌、故事、情感》中所言,黄鸭就是黄鸭,无论放在伦敦、还是纽约,还是同一个样子的黄鸭,并没有香港不可取代的特色,为何游客要来香港看一只一模一样的黄鸭?即使是邀请Chubby Hearts、ComplexCon、或是Dior国际时装展,若只是把场地搬到香港,而没有包含了香港独特的本土特色,那么香港只是别人租借的一个场地。活动完结后,参与者只会记住该活动,却记不住香港。
香港不能忘掉自己的品牌,所有盛事必需有香港品牌特色或烙印,才能真正彰显香港盛事之都的地位。就如:“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金庸武侠人物雕塑展”等充满香港烙印的盛事,即使不在香港举行,也会令参与者想起香港。而在香港举行时,更是相得益彰。
故此,政府在物色或筹办盛事时,宜要求、鼓励,甚至奖励对方加入香港本土特色元素,并作出联动,就像韩国知名歌手李知恩IU来香港,也会演唱一首粤语歌《喜帖街》一样。以上的多项活动,又能否加入本土元素呢?而不是只换了个场地呢?否则若香港无法彰显自己品牌和特色,盛事活动很容易别的地方所取代。
就如王家卫执导的《阿飞正传》电影中,阿飞/旭仔(张国荣饰)跟苏丽珍(张曼玉饰)说:“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一样。我们要令参加者永远记住这年、这月、这日、这时,在香港这一个地方、参加了一次难以忘怀、在全球只有香港才有、而且充满了香港特色的盛事!
利益均沾、感受气氛才能全城投入
黄伟纶又表示,当局会加强推动一个全城投入的氛围,并加强宣传。这与笔者早前撰文《来稿|18区日夜都缤纷 香港竟忘了自己的品牌、故事、情感》中建议一致,但可更进一步:由港府牵头,众多业界合力,联同旅游、饮食、零售、酒店、运输、演艺文化等业界,全城参与,合力打造全新“港风”品牌/IP企划及系列活动,配合国际盛事作出联动宣传优惠,造就更大之声势及宣传效果,产生更大收益。
同时令本港各界能因此而利益均沾,增加他们投入感及支持诱因。同时也能把握机会,凝聚人心,将运动活力转化为正能量,令市民也能受到盛事气氛感染,避免他们觉得盛事只是海外团体借香港之地来“捞钱”,成为局外之人,冷待甚至阻拦盛事。而且这种与海外、跨界别的合作长远对本港团体和业界的成长发展也有著重大益处。
逆流汰弱留强 考验意志坚定与韧力
现时全球经济均在逆流下,贸易战、制裁、脱勾、去风险化、加息、俄乌、以巴、红海等冲突和危机不断加剧,衰退阴霾渐近,其实大家都不好受。自然有人因不满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
如下月农历新年期间实施通关特别安排,又有人反对,因为他们觉得应该把游客“困”在香港,迫他们在港留宿,可以逼迫他们增加消费。这种是一种只懂“食老本”、不思进取,更是变相等于强迫消费的想法。
又如有人提出“小红书治港”之言,根本是偷换概念。香港自开埠以来,就是吃“四方饭”的地方。“小红书”的用家便是内地庞大的潜在旅游顾客,客人提出有关来港旅游的感受,想做生意的人,能不在乎客人意见吗?固然港府施政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但不能因此把施政错失,归疚于重视“小红书”。与内地关系本是香港政治极重要的部份,香港还专设有“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呢! 更何况,这种说法更是有挑拨内地与香港关系之嫌。
逆流之际,正是汰弱留强之时。在全球竞争之下,若香港稍为分心、起苟且偷懒之心,便会被时代巨潮冲走吞噬。这时,正考验谁的意志更坚定、更有韧力,不慌乱、沉著应战、自强不息,更能坚持下去,待到潮流改变,顺风顺势之际,便是香港重拾惜日盛世之时。
作者蔡诚从事公共关系及政治游说行业多年,是顾问公司的创办人。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