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凝|延续丝路、共创未来 共享基金会巾帼故事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日前,我很荣幸获邀出席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亚非女性发展与合作论坛”,与各位巾帼英雄分享工作体会。论坛从民间的角度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峰会精神,助力民心相通,推动务实合作,实在让我有更深刻的体会。就此,我希望与社会各界分享共享基金会巾帼故事,期望更多有心人加入这个人道医疗援助的平台,为“民心相通”贡献香港力量。

来稿作者:陈英凝

女主刀医生 为保守妇女带来新希望

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基金会工作不停步,筹备“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我们在2022年9月,在老挝启动全球第一个项目,而今年在10月亦启动塞内加尔项目,正式为全球五个国家的患者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我们承诺在老挝、柬埔寨、吉布提、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五个国家,在2至5年内总共完成37500宗手术。截至今年11月3日,基金会已在全球完成超过6,200例手术,一切有全赖我们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在西非撒哈拉沙漠国家毛里塔尼亚,基金会派出女性为主的医疗团队,她们在这个相对保守的国家,为年迈的女性提供免费手术,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失明。当日,我抵达医院时,病人已将诊症室挤得水泄不通。我与一位老婆婆对话,她告诉我当地只有男医生,若不是我们派出女医生,她与其他同病相怜的人就永远不会获得治疗的机会。共享基金会的女医生不仅为老婆婆们带来光明,更让她们重获生活尊严。

陈英凝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投身国际人道救援事业30年。(照片由作者提供)

90后港青克服艰辛环境 建立中国人的基地

基金会全球的员工人数少于30人,其中大部分是出生于90年代后的年轻人。在疫情期间,我与她们一起外出,曾经历最严格的检疫隔离要求,在检疫酒店生活近一个月,只为求在疫后可以立即设立项目点。在这段困难时期,我们还向合作国家捐赠了60吨救援物资,以及以8种语言向154个国家近20万人进行线上讲座。

在塞内加尔法蒂克省,基金会的90后女员工在没有完整道路的偏远地区工作。当跨国基建公司的工程师团队住在新建的宿舍内,我们的年青女性团队则在当地社区内生活。她们使用当地的产品,以确保他们能充分了解自己所服务的社区;学习当地的方言,进入偏远地区寻找和治疗患者,更要处理建筑和物流事务,又要参与社区垃圾清理工作、建造太阳能电池板等。最难以置信的是,她们一夜之间把三吨救援物资分类,让项目得以尽快实行。对她们最大的回报不是金钱,而是基金会工作得到当地人民的接纳和感谢。

创建让年轻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基金会致力于建立跨文化、跨宗教、跨性别和跨年龄的多元化工作团队。然而,我们的项目团队往往都是由年轻、聪明、有决心的女性组成。这些年轻人的足智多谋和勇气总常常让我惊叹不已。举例说,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克服语言障碍,她们用具创意的方式通过应用程式、图形、符号和表情符号与病人进行沟通。

此外,基金会在这个过程中还吸纳了年长的义工——活跃的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妇。他们贡献宝贵的技能和经验。其中一个故事是我们两部重达20吨的医疗车,在沙漠中被当地司机遗弃。吉布提团队需要在日落前设法把流动眼科手术车搬离沙漠。幸好,中国企业在3小时内雪中送炭,派出跨专业的工程人员,成功将手术车运到医院。他们的智慧和爱是基金会能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

共享基金会的出现,可让我们反思在推动后疫情时代的合作与发展模式。例如,“我们有否为年轻人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和服务机会?对于年轻女性,我们有否为她们指出方向,或告诉她们可以走出与上一代不同的职业生涯?”在过去的五年,沿著新丝绸之路,基金会的工作正正回答以上两条问题。我们不仅为年轻女性,甚至为所有希望参与全球卫生平等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青年人提供出路。

要改善全球活在贫困中被遗忘和困苦人民的生活,医疗人道援助是最能够满足他们的迫切需要。五年前,共享基金会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并设立总部,是一家非政府、非营利医疗人道慈善机构。基金会的英文名称“GX”源自“共享”的拼音首字母,旨在响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中的“共享”精神,并强调“合作与分享”。

基金会与不同的层级的伙伴合作,包括医疗队、当地卫生部、跨国企业工程师、大使馆和各国政府、全球物流医药品供应公司及媒体等。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透过免费手术和公共卫生和环境协同效益消除因白内障而致盲的积压病例”是基金会的主要活动重点。在接下来的三年,我们会继续努力在五个国家处理超过三万个因白内障而致盲的积压病例,实现民心相通,践行“共享”精神。

作者陈英凝教授是共享基金会总干事。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