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革除推诿文化 施政强政励治
面对今届区议会选举投票率的质问,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立即搬出天气、社会气氛甚至社会和谐等因素作挡箭牌,预先为投票率万一不如理想找了下台阶。面对何时能返回疫前访港旅客数量的追问,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不忘提醒港人要有好客之道,似乎暗示责任并不在局方。面对地价收入至今只达本年度预算4%的迫问,财政司司长便急不及待预告今年赤字会较预期大,但对为何达不到预算却只字不提。倘若这种推诿文化继续在问责团队中蔓延,只会成为特区政府良政善治的毒药,经济、民生及社会难望会有起色。
来稿作者:王伟杰
防卫机制做到滴水不漏 危机后暴露“甩镬”本性
自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官员受尽反对派的人身攻击,身体很自然启动了“反击或回避”的防卫机制,不是对批评加以反驳,便是将应付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务求能做到滴水不漏,令舆论找不到痛脚。即使现在已回到“爱国者治港”的主轴,这一连串反射动作已传承到继任的高官,更将其发扬光大。以增加访港旅客数量为例,严重倚赖内地旅客、旅游景点单调老化、“购物天堂”褪色等问题早已在疫情前浮现,当局未有对上述老掉牙的问题对症下药,反将责任推卸在港人对旅客的态度身上,这岂是一个尽责官员应有的作为?
在“五百年一遇”的暴雨下,耗费1.5亿元设立的“紧急警报系统”没有启动、市民在多区交通瘫痪下仍要赶著上班,换来的却是政务司司长宣称在发出黑雨警告后没有启动系统的需要,署理渠务署署长在记者会上以局部积水来纠正水浸事件。这一连串的反射动作都充分暴露出问责官员在危机发生后要急于“甩镬”的本性,跟国家主席习近平所强调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可谓是背道而驰。
点名批评推卸责任民生问题堆积如山
其实申诉专员公署早已点名批评政府部门在处理投诉时,予市民互相推卸责任的感觉。当各个决策局首长在其管辖范围内发生重大事件时,第一时间便跟责任划清界线,而非著眼在如何调配资源解决难题,只会令市民认定问责官员在“卸膊”。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既然问责官员摆出的姿势都是明哲保身,回应媒体时尽量滴水不漏,其他公务员自然是“依样画葫芦”,秉承“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作风,将不直接隶属于自己部门的工作推出去,令一大堆涉及民生的问题堆积如山。以“五百年一遇”的暴雨为例,市民其实并不是急于要找渠务署算帐,他们更关心各区出现的严重水浸如何能尽快减退。渠务署可在记者会正面回应出现严重水浸的原因,并提出如何跟食环署协调尽快派人手清除淤塞的排水渠,而非纠缠在解释积水与水浸的分别,令事件火上加油。
新一份的施政报告即将出炉,每一任的行政长官在宣读报告时都踌躇满志,誓言要透过各项政策和措施为港人带来新希望。然而,存在于问责团队的推诿文化必须革除,否则只会继续毒害各项政策的实施,强政励治更只会沦为空话。
作者王伟杰是青海省政协委员、香港未来教育协会评论部总监。文章标题为编辑所拟,原题为“勿让推诿毒害施政”。内容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