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病人有药无钱医 苦况堪怜须重视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香港是个相对富裕的社会,但癌症病人眼睁睁看著有对自己病情最有效的药物却不能用这种光怪陆离的情况,仍是经常发生。这不但使得病人要继续受到病魔的折磨,更甚的是会影响存活期,患者由于没有使用最有效的药物而离世,叫家人承受巨大的痛苦。这种“有药无钱医”的情况俯拾皆是,叫人感到无限唏嘘。

来稿作者:方嘉仪

肺癌脑转移症状便是一个例子。脑部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特别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非小细胞肺癌,大概有3至4成患者会出现脑转移。可是,由于血管和脑之间的血脑屏障会选择性地阻隔物质,因此并不是所有抗癌药物都能进入脑部发挥药效。现在已有新一代标靶药具有更好穿透血脑屏障的效果,得以更有效地控制脑转移症状。但是,长期服用新药会对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经济负担。

笔者认识一名现年70岁的女性肺癌患者,不烟不酒,却不幸在11年前确诊第三期ALK基因突变型肺癌。肺部做了手术,也进行过4次化疗,可是手术一年后癌症复发,她接受医生建议服用标靶药物来控制病情。使用第一代标靶药每个月要花6万元,其后由于出现抗药,她改用了第二代和现在服食的第三代标靶药,使病情大有改善,现在可以正常生活。但病人仍然感慨地说,药费高昂并非人人都能负担,只是自己有幸加入了临床研究才能免费服用。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多支持脑转移肺癌患者,特别在药费方面,让他们不再要受到癌魔的煎熬。

另一个例子是甲状腺癌。目前已有甲状腺癌标靶药物证明能有效延长无恶化总存活期,可以控制病情,中国、英国等国家亦已纳入资助药物多年,但香港至今还没有把这种甲状腺癌标靶药物纳入药物安全网。

有一名现年59岁的男病人,在2005年时确诊甲状腺癌。他先后做了6次甲状腺癌切除手术,也配合放射性碘作辅助治疗,期间情况稳定但偶有反复。到了2020年,病人上楼梯时出现气促和痰多的情况。医生诊断后发现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部,于是处方了甲状腺癌标靶药物。这种新药虽然疗效明显,但用药一个月要花3万多元,病人对高昂的药费表示忧虑。

这眼睁睁看著新药却不能用的苦况就这么维持了3年。今年,病人的病情转趋严重,非常痛苦,无奈之下,在3月开始使用新的标靶药物。结果他气促和痰多的情况有显著的改善,也由于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很轻微,他不但可以维持生活质素,更可以继续原来电梯维修的全职工作。

“有药无钱医”是非常悲凄的,更重要的是,不使用新药物往往会延误治疗,甚至影响病人的存活期。所以,政府和关爱基金应该尽快把这些新药物纳入药物安全网,让病人确实受惠。

作者方嘉仪是癌症资讯网慈善基金主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