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大数据分析:近三成北都咨询委员零出声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从中央政府到香港各界都十分关注北部都会区的建设情况。香港特区政府更于今年2月10日成立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委任37名非官方委员,助力北部都会区发展。虽然各界都对这些委员寄以厚望,然而,大数据研究发现,在公开场合,有近30%非官方委员在过去半年对北部都会区议题是零出声。另一边厢,则有非官方委员在过去半年每日对北部都会区议题发声平均发声超过2.5次,协助特区政府及帮助市民更加了解北部都会区的发展。

来稿作者:梁海明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3年2月10日宣布委任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的非官方委员37人,通过大数据挖掘该37名委员在2月10日至8月9日期间,所有在本港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和网上讨论区等公开场合有关北部都会区的文章、报道和发言,发现有10名委员对此是零出声,占所有委员逾27%。

当中,主责推广和公众参与工作的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辖下推广及公众参与小组委员会,其10名委员、8名增补委员合共18名委员中,有关对北部都会区议题零出声的委员有6人,占所有委员的33%。

而在37名非官方委员中,发声最多的前11名委员分别为:刘国勋、方舟、叶刘淑仪、林健锋、刘业强、田北辰、蔡冠深、陈月明、陈克勤、卢伟国、叶文祺(陈、卢和叶的次数相同)。其中发声最多的刘国勋、方舟,过去半年每日对北部都会区议题发声平均发声超过2.5次。而排在后面10名的非官方委员,均是过去半年在公开场合对北部都会区议题零出声。具体如下图所示。

而在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辖下推广及公众参与小组委员会的18名委员中,发声最多的前6名委员分别为:刘国勋、叶刘淑仪、陈月明、陈克勤、张欣宇、林筱鲁。而排在后面6名的非官方委员,均是过去半年在公开场合对北部都会区议题零出声。

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对在2月10日至8月9日期间,互联网所有与北部都会区相关议题进行大数据发掘,其后,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技术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Model(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 Model(BERT模型)和Sentiment Analysis Model(情绪分析模型)等人工智能模型,对上述时期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性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和推理。

结果显示仅有约10%的香港市民对北部都会区持正面态度,而且,香港社会对北部都会区的建设,还呈现出的是官热民冷的状态。

此外,通过大数据对香港市民对北部都会区关注的话题进行分析,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商业和工业(创科产业)、开发北部都会区的法规和政策、房地产开发。此结果意味著香港市民更多关注北部都会区的“宜业”功能,却多数忽略了北部都会区有关“宜居”、“宜游”的功能。

特首李家超曾公开表示,北部都会区的发展非常重要,不但是土地房屋的重大来源,更是香港产业发展关键引擎。而担任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主席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曾指出,北部都会区是土地和房屋的未来重要供应来源,将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并创造新的优质宜居生活空间。陈茂波更指出,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汇聚社会各界翘楚和专家学者,积极出谋献策,助力特区政府把北部都会区建设得更美好、更宜居。

故此,未来要解决本研究所发现的上述问题,特区政府要进一步集合香港各界力量,更好地建设北部都会区,相信特区政府和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未来还需要做更多工作。

作者梁海明是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宏观经济等领域研究。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