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骏邦、李浩然|日本核废水有什么危险?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东京电力公司(东电)日前表示,经过“多核种除去设备”(ALPS)净化处理,核废水当中的绝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但是“氚”(Tritium)却无法完全清除 。他们计划最早于今年夏天起,将高达130万吨的核废水里氚的浓度稀释,以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排放标准,在30年间排入大海,认为这做法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甚至曾称经过处理的核废水可以安全饮用 。但显然易见,当中必然有一些安全隐患或者不确定性,否则他们只须将核废水引入自国的地下水系统中就可,何必大费周章将它排入大海,引起邻近各国的不安。

来稿作者:张骏邦、李浩然

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影响

福岛核废水来自事故后注入熔融损毁堆芯的冷却水以及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与核燃料芯块有直接接触,而一般核电厂运行的废水,不会直接与燃料芯接触 。因此,福岛核废水比一般核电厂产生的核废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质,不但种类更多,而且放射性更高。国际环保团体绿色和平亦曾发表报告 ,表明对东电的ALPS 设备的成效提出质疑。如不经过恰当完全处理,核废水中的其他放射性物质如锶90(Strontium-90)、碳14(Carbon-14)、铯137(Cesium-137)、碘129(Iodine-129)和钴60(Cobalt-60)会被排放到环境中,根据放射物种类的不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其中氚的半衰期为约12年;而碳14的半衰期更长达5730年)。

而且,绿色和平认为,东电刻意低估氚在环境中的积累和潜在毒性,若将含氚水排入大海,将形成毒性更大的有机氚,可能对环境造成更大危害。有机氚已被发现在浮游植物(即海洋食物链的基础)中进行生物积累,令人担忧会透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危及我们的健康。事实上,现时缺乏有关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等长期影响的相关研究,一些世界领先的海洋学研究所和海洋科学家批评东京电力公司的科学论证薄弱,警告不要将太平洋用作核废水的倾倒场所,并呼吁寻找替代方案。

有海洋科学研究机构预测,从排放之日起,约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可由福岛县周边局部水域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 。对此,太平洋岛国民众对日本推进核废水排海计划充满担忧。洋流可以将经过处理的核废水带到远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地方。太平洋沿岸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担心它对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提供全球约七成的鱼类捕捞量,拥有丰富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长期释放核废水的做法不单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构成风险,更是一个跨界和跨代的问题,不容轻视。

有鉴于此,由18个成员国组成的太平洋岛国论坛(Pacific Islands Forum)建立了由全球核问题专家组成的核废水专家组,帮助提供独立的技术建议,与日本就其核废水排海计划进行磋商。该专家组指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可以认定日本排放核废水对地区民众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安全的,认为日本不应实施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 。

东京电力公司劣迹班班

中国代表在最近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就严厉抨击了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计划,并指出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海是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不是日方一国私事 。日方在未与包括邻国在内的相关持份者进行充分协商,一意孤行地加速推进核废水排海计划,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日方虽然邀请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工作组赴日,但其授权范围只被严格限定于评估排海这一种方案,排除了其他选项。事实上,排入海洋并非处置福岛核污染水唯一做法。日方曾提出五种方案,包括:排入海洋、变成水蒸气排到大气、沿著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但其专家委员会认为排入海洋的方案最为便宜,而且对日本自身的污染风险最小,日方最终选择从一己私利出发,单方面落实此做法 。有资深核专家就指出,人工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安全阈值,而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去除核污染水中的氚 。然而,东电和日本政府不想为此耗费巨资。尽管氚的放射性能量低,但其危害并不小,一旦摄入,植物、动物乃至人类都有可能受到伤害。就邻近国家而言,当然期望日方负起责任,在与各国政府达成协议前不要排放核废水,采用对世界最安全和最可靠的选项,保障国际社会的公共福祉和利益。

退一万步来说,我们假设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标准的核废水确实对人体无害,但实际执行该计划的却是劣迹班班的东电。作为这次处理福岛核废水的执行机构,东电在核电安全运行方面却素有不良记录 ,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后均有隐瞒、虚报和篡改信息的前科,包括核废水处理问题。

2011年4月,东电在福岛核灾约一个月之后就暗中将内含低浓度核废水排入大海,竟然未有事先告知当地居民和渔业代表。2013年8月,福岛核电站再发生严重泄漏,泄漏出约300吨高度污染的核废水,大量污水渗进了土壤,可能最终会流入海洋,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NRA)将事故评为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第3级别的“严重事件”。2014年4月,东电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再次发生泄漏事故,高浓度核废水被误送至其他厂房,约200吨核废水泄漏至地下室。2021年4月,NRA更暂停了东电重启位于日本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的计划 ,原因是该核电站的组织性管理功能下降,长期未妥善做好防护措施,导致核物质防护方面可能出现重大事故,对其安全重要度和严重度均给出最差的评级,下达为期至少一年的禁止运营命令,要求东电改善。

有日本媒体人亦表示 ,日本政府及东电在核事故处理及核废水排放中,惯于隐瞒真相,应该让第三方监管机构介入福岛核事故的处理和调查。试问在当地民众也缺乏信心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盲目地信任日本有关当局,将会完善地执行该计划呢?假如不慎让除氚以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质流入大海,又如何善后呢?

香港政府必须加强对策

香港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海产及农林产品的最大出口地之一,除了香港居民消费外,更作为转口港将产品输入内地市场。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为防止受辐射污染的日本食品进口,本港即禁止日本福岛及邻近四个县份的蔬菜、水果及奶类制品进口。香港在灾前为福岛食品最大出产地,占福岛农产品总出口量超过80%。于2018年,在确保食物安全的情况下,香港始有条件地放宽有关安排。现时,来自福岛的所有蔬菜及水果、奶、奶类饮品和奶粉均不准进口本港,而来自福岛邻近四个县份的上述产品,须附有辐射证明书和出口商证明书 。至于该五个县的冷冻或冷藏野味、肉类和家禽、禽蛋,及活生、冷冻或冷藏水产品,亦必须附有辐射证明书。此外,鉴于日本政府早前公布拟会将核废水排放至海洋,食物安全中心于2021年起将辐射检测日本食品纳入每年的恒常食物监测计划内 ,并在其网站定期公布日本进口食品检测的结果。

在最近的立法会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事务委员会中 ,有关当局亦向委员会就应对福岛核电站废水排放的相关准备工作和应对措施的最新情况作出汇报。一旦日方启动排放废水,特区政府会即时采取严格进口管制措施,包括:禁止福岛一带沿岸最高风险县份的水产品进口;及对其他有风险县份水产品的进口实施严厉管制,要求日方提供辐射证明文件,证明有关食物的辐射水平没有超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指引限值及适宜供人安全食用,否则不准输入本港。而“有关措施的具体内容,包括受影响日本县份的范围,需视乎国际原子能机构最后整体报告的结论、国家专家的意见、日方就事件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风险评估等而定”。

虽然当局已有所准备,但这次倾倒核废水的事件非常特殊,其一在于倾倒30年时间之长,其二是辐射污染的形态很特殊,当局一直以来采取的食品安全措施未必能有效应对,亦恐防有漏网之鱼。幅射无色无味,市民防不胜防,而煮食一般亦不能减低食物中的辐射污染水平。如市民购入受辐射污染的食材,放射物便很大机会透过进食方式进入体内。虽然食物安全中心指出人体新陈代谢过程通常会自行修复由低水平辐射造成的损害,但亦指长期食用受辐射污染的食物有机会令人患癌风险增加 。从现实上来看,如市民不幸患上癌症,也未必联想到患癌是否和进食受辐射污染的食物有关,亦难以证实当中的因果关系,更别提向有关方面追究了。

日方因为没有足够数据证明确保排放核废水的安全性,以及将核废水排入海洋并非唯一处理方法,而受到多方反对。虽然如此,现时日方的核废水排海计划已箭在弦上,看来将会进行到底。特区政府已准备采取严格进口管制措施,但核废水排海计划长达30年,为了更好地保障我们、以及我们下一代的健康,特区政府应该采取非常手段,更积极地考虑长期性措施,加强应对这次非常事件,例如在日本渔农产品包装上添加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来源地及辐射风险警示;并进一步协助本地渔农业发展及协助业界寻找同类型食材的进口地,用行动来保障食物安全和维持市民大众信心。

作者张骏邦是政策研究员,李浩然博士是立法会议员。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