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龙|实现创科中心建设目标关键在企业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品质发展。

2022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科学园视察时也指出,香港有基础研究的优势,要坚持不懈搞好创科,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为改变我国产业链地位与综合国力不匹配的问题做贡献。

来稿作者:尚海龙

2022年6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科学园,右三为尚海龙。(相片由作者提供)

单靠政府不理想 企业是关键与难点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接受2月28日文汇报采访时,提出希望推动本港研发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约1%倍增至2%,特区政府对此不遗余力,已经陆续推出了多项措施。例如,香港特区政府设立了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旨在培养至少100个有潜力的研发团队,帮助他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有望成为“独角兽”企业。此外,特区政府还成立了“共同投资基金”,以吸引和投资企业在香港落地,并设立了全新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龙头企业,增强大众对科研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科研投资。

笔者认为,研发开支的倍增关键在企业、难点也在企业,如果一系列的研发投入都是靠政府推动不理想也不可取。如何推动企业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持续投入,既是推动创新产业发展、研发成果落地的优先事项,也是关乎香港创建国际创科中心的突破口。

过去的10年,是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与成就的十年,国家科技部近期在回顾时披露,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2年的11位,并有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成功从创新型国家开启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而祖国科创事业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电网、华为、腾讯等众多企业的研发投入,社会主体是研发的主力军,也是科创事业的主角。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拨出60亿元资助设立生命科技主题研究院、预留30亿元推动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研究等。(资料图片/林霭怡摄)

内地企业自立自强 香港研究强落地弱

展开来说,国家在过去十年,正正是不断强化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在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75%,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企业研发投入已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的87.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参加或牵头的占比已接近80%;而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万亿元,企业对技术吸纳的贡献超过80%。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未来国家将继续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企业研发费,推动更多企业牵头组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并进一步支持企业提高成果吸纳和成果转化能力。

国家通过加强企业在科创的地位与参与度实现了高水准科技的自立自强。可惜的是,目前香港还处在“研究强落地弱”的阶段,研发投入长期倒挂,政府在研发投入的比例长期超过8成,大学与科研机构成果丰硕,但转化却寥寥无几。要推动企业研发的发展,加强企业在产业的生命力与活跃度,需要考虑“育”、“引”、“用”三管齐下,打出创科政策的组合拳。

培育、引入、采用三管齐下

首先要“育”——匠心培育本港专精特新企业。特区政府所设立100亿元“产学研1+计划”,不仅可以提供资金和投资支援,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为人才提供创业培训和支援,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联合等方式培育科创企业,让企业成长的同时获得成就及归属感,做到长久不断的培育工作,提升出初创公司实力及地区竞争力。培育企业的同时科创人才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训练,香港政府对于科研机构和大学进行科技研究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教育,保证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促进双方的合作和协作,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共用,特区政府需要加快速度,将政策落到实处,瞄准最后一百米,量质并举孵化企业集群。

同步要“引”——找准方向吸引龙头企业。全方位培育同时也要高质量吸引,而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招聘管道引入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他们可以在香港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工作,为科技创新和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援。政府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加速器,为本地和海外创业人才提供专业支援和服务。这些加速器可以提供资金、场地、培训、导师、投资人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创业者快速发展和成长。还可以考虑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引进和吸收外部资源和技术,扩大香港的科技创新网络和影响力。参考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特别是当中入围的762家中国企业,如能将它的部分研发的功能或者国际研发中心吸引至本港,引入优秀的科技项目和人才,亦可以为本地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援,同时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交流。

关键在“用”——提供场景和落地是稳定企业的关键。可以采取一些扶持政策,比如特区政府政府采购及先行先试的计划,笔者建议政府各局每年至少采购四项本港研发的成果,13个决策局及2个资源局共可至少采购60项。如此一来,落实了本港研发成果落地示范的引领作用,将有助于大力推动本港的研发成果,本港的研发开支占本地总生产值的增长便会看到成效。企业成果落地,关键在成功的交付和生意闭环,只有企业有了独立的造血功能,才能够促进企业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修改税法、拆墙松绑以推动企业

香港科创企业的育、引、用需要在不同领域进行政策和法规上的调整和优化,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修改。

首先,为了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香港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提高科技创新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包括加强专利和商标保护、制定保护商业机密和保密资讯的法规、加强著作权保护等。针对知识产权法规进行修改,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政府可以通过修改税收法规、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加强科技创新孵化器等方式来提供资金支援;并建立更多科技创新基金、引入更多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提高税收优惠等,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投资者,以确保科技创新企业能够充分获得资金和支持。为了吸引本地和国际投资者来香港投资和创业,香港亦需要修改相关税收政策,为科技创新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支援。需要针对投资和创业等相关税收法规进行修改。

此外,香港已重新开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但能如何通过此计划中的资金投资服务科创还待政府仔细斟酌。在理想的情况下,资本投资者入境香港应该为香港的创科产业带来长达7年既市场化、又保持相对稳定的风险投资。以上种种的拆墙松绑希望能为企业减轻束缚,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内驱力在产业蓬勃发展。

有为政府是推动有效市场的重要的力量,对于政府大包大揽地推动香港创科,尽力营造公平公正创新的政策环境去孵化培育企业是可圈可点的。但与此同时,当政府制造了优越的平台后,需要带动企业并强化其创新主体的地位。最终,企业是科技需求的主要提出者,是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最终实现者,亦是长期转型发展中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只有启动企业动能,创科中心建设才能真正成功。

作者尚海龙是立法会议员(选委会界别)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