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推动简约公屋,何永贤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新政府上任超过半年,如果问问市民大众,有哪个官员和政策让人印象深刻和难忘,我相信何永贤和房屋局必然位列头三位。她和团队在社交媒体,议会发言和公开活动中,都展现到新风,积极,公开透明,勤力接见不同的专业团体,定期走访社群。与政界朋友聊天时,我们打趣地说,她好像身兼立法会议员和区议员的角色,频频落区走访。

来稿作者:张景宜

与多位公关和从事公共事务的前辈和同行交流,她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发文也不错,定期在 LinkedIn,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分享工作,让市民知道房屋局在做什么和忙什么。但是,在简约公屋议题上,似乎为她和团队带来真正的挑战和考验,笔者尝试提出一些建议,也好让这个有利于民生和社群发展的政策有效落实。

第一、假如大家细心回看何永贤建筑师的背景,她和一众专业人员有别于政务官,规划师,工程师和政治人物。建筑师看重的是创新,设计以及社群营造。回望过去十多年的政府建策,大家应该会发现不少社群设施都有新的点子,也有不少项目获得了国际奖项和肯定。换到今天她和房屋局的社交媒体,大家不难发现每张相,每条短片都用心制作,她可以说是将建筑的美感,应用了在公共政策和公关推广上。但是,面对简约公屋项目上,她和团队犯上了与立法会扩建拨款时同一个问题,就是在议会内未有进行足够的广泛咨询和讨论。不论是江玉欢,杨永杰,他们的出发点也没有错,从选址到简约公屋造价等,何局长可以早一点先与各党各派进行摸底和交流工作,先争取了大多数议员的支持和肯定,甚或是最少获得不反对的立场。

第二、局长应该很有信心地说出,何谓最好,哪些人会得益。成功的公关工作和持分者关系,是要让受众和受惠人士说出来。我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何局长的心,从她多次探访㓥房户,与身边官员和朋友诉说基层人士生活的惨况,她想解决问题的心不容置疑。同时,她也做到中央和特首要求,尽快交出计划,定好了 KPI。一些评论在痛骂简约公屋选址和造价时,仿佛忘记了过去十多年一直让人诟病的公屋轮候时间和㓥房户挨租金问题等。住在启德的中产,成功上车的公屋户,又有谁不是受惠于当年政府低地价和划出珍贵地段兴建公屋单位。今天简约公屋美好的地方,在于快,简单和善用了空置的政府用地。举例,启德世运道用地,房屋局只是借了了未发展的短期空档,局方已经明确表示用地的长远规划不变。房屋局这个时候,应该拿出过去多个与非政府组织合作的先例,举出数以千计㓥房户在过去几年,受惠于各大发展商借出用地,让基层人士脱离㓥房生活的例子,说服反对人士。

第三、何局长和团队在公关工作和游说工作做了开始,就应该持续做下去。除了在局方和自身的平台展示立场,应该在不同的媒体,意见领袖和议员的专页和 Instagram 大胆大幅度留言,辩论。既然 CBD2地位不变,就要向各大商会,发展商和最重要的中产群组说明。假如启德连一个小小的简约公屋群都容不下,我们今天香港还谈什么共融,公平和和谐。谁又不可以想像,一个基层年轻人受惠于今天的政策,平日下课后到启德海滨走走,遥望着商业大厦努力工作,他日成为一个专业人士。同样,在商业区内的餐厅,超市,商店,同样需要不少的蓝领劳动力,让住在简约公屋的居民就近上班,怎么都是多赢的方案。

律己以严,待人以宽,香港难得遇上了一个勤力用心的女局长,她本来可以用一些花言巧语和花最少的力度,说说开拓郊野公园边陲用地,定期发表政府会努力和很努力缩短公屋轮候时间的说辞就完成任期。不论是添马的官员们,议会的民意代表,少数反对声音和在周边咀嚼政治花生的评论员,一起与房屋局携手尽快实现这项德政,切实让数以万计的基层家庭尽快有个简单的安乐窝。大家还不要忘记的一点是,今次的项目是没有冷气机附送的,是真正的简约,这些受惠的人士得到的,也只是一间短期的租用单位,还要搬屋的,而他们,却同样是活在这片土地的香港人。

作者张景宜从事公关行业,曾于新加坡电视台和本地媒体担任编导,爱旅游、美食及读书。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